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筛选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录的有明确中医证型和发病原因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中医证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共纳入股骨头坏死病例483例,男380例、女103例;年龄(47.12±13.38)岁;单病因(创伤、酒精、激素中的1种)433例。②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48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单一证型320例、2种或2种以上复合证型163例。在单一证型的患者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及气血虚弱证;二证复合的患者中,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三证复合的患者中,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还有3例患者为四证复合。③不同性别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248例、女72例。男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女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男女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51,P=0.227)。④不同年龄段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年龄19~39岁106例、40~59岁162例、≥60岁52例。年龄19~3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年龄40~5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年龄≥60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不同年龄段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5,P=0.098)。⑤不同病因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因创伤、酒精、激素单一病因致病277例,其中创伤64例、酒精145例、激素68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虚弱证;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不同病因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4,P=0.000)。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可为单一证型,也可为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证型,其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为常见证型;这些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间的分布并没有差异;但在创伤、酒精、激素不同病因致病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间,这些证型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诊治133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35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每份病例的基本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虚实证型、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分布情况。结果:1335例病例的辨证分型以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分别占44.3%、29.4%及13.9%。将上述辨证从虚实归类,其中虚实夹杂包括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脾虚湿瘀互结等证型;实证包括气滞血瘀、湿瘀阻络、湿热瘀阻3种证型;虚证包括肝肾不足、肝肾亏虚、肝肾阴虚3种证型。不同年龄阶段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分布不同,在46~75岁的年龄阶段,虚实夹杂的病例数比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多。1335例患者临床治愈683例(51.2%),显效484例(36.3%),有效163例(12.2%),无效4例(0.3%),其他1例(0.1%)。结论:对不同阶段的腰椎管狭窄症,应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对761例大骨节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运用非参数多个样本比较的K-W秩和检验和Rx2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调查大骨节病不同性别、体重、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方面的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在761例大骨节病患者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157例(占20.63%),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214例(占28.12%),痰瘀互结型390例(占51.25%),以痰瘀互结型最多,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最少;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和痰瘀互结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患者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及临床分度的加重,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不同中医证型的变化不取决于性别的不同及体重的变化。结论:大骨节病3个证型的分布与性别、体重的关系不大,但与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度密切相关。其中脾肾阳虚、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患者年龄偏小、病程偏短、临床分度偏轻;而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及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临床分度偏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本病的中医证候标准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5个调查点对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结果:6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居于前5位的中医证型依次是:风寒阻络27.7%、气滞血瘀21.8%、肝肾不足14.7%、痰湿阻滞10.3%、气血亏虚9.8%;次为痰瘀交阻、湿热蕴阻、脾肾亏虚、气虚寒凝;男女患者之比为1∶1.90,以女性患者居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居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气滞血瘀、肝肾不足型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分居第一、二位,并且显著长于其他证型患者;脑力劳动者和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居多,分别占73.5%和75.2%,分别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和中专及以下低学历层次人员。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风寒阻络、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痰湿阻滞、气血亏虚证型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16例DPN患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4型。分别记录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糖尿病病程以肝肾亏虚型最长,空腹血糖在痰瘀阻络型中最高,糖化血红蛋以肝肾亏虚型较高,痰瘀阻络型的血清总胆固醇较高,阴虚血瘀型的甘油三脂平均水平较其他型高,但各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在气虚血瘀型最低,低密度脂蛋白以阴虚血瘀型最高。结论:DPN证型不同,其危险因素的指标值也不同,这些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DPN病变提供理论和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证型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总体辨证有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精髓亏虚、气虚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阴亏虚证、气滞证、阴虚风动证等11个常见证型;从证类分布看,气滞血瘀证类达所有病例的50%,而阴虚证类则仅占5%。结论:颈动脉狭窄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精髓亏虚4种证类为主,其中血瘀证类分布所占比例最高,血瘀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提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集的有明确中医证型、且ARCO分期或CJFH分型明确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中医证型以初诊时的主要证型计;双侧CJFH分型不同者,中医证型左右分别计数;双侧ARCO分期不同者,分期按严重的一侧计数。结果:①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ARCO分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例765例,单侧238例、双侧527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16例、痰瘀阻络证188例、气滞血瘀证186例、经脉痹阻证129例、气血虚弱证46例;ARCO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1例、Ⅲ期312例、Ⅳ期229例。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2,P=0.000)。②不同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病例683例(1031髋),单侧335例、双侧348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75髋、痰瘀阻络证278髋、气滞血瘀证221髋、经脉痹阻证184髋、气血虚弱证73髋;CJFH分型,M型139髋、C型215髋、L1型209髋、L2型125髋、L3型343髋。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P=0.003)。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常见的中医证型有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不同ARCO分期间、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共126例,将其按中医证型进行分组,其中气滞血瘀组38例,痰瘀阻络组42例,肝肾亏虚组46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肾亏虚组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全血高、中、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刚性指数(IR)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其余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瘀阻络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其他血脂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为特征,痰瘀阻络型股骨头坏死以血脂指标异常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品  刘维  刘晓亚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3^+T、CD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8^+T细胞、CD4^+/CD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8^+T细胞、CD4^+/CD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IL-1β水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选择无膝骨性关节炎、无内分泌疾病及其他疾病,年龄在40岁以上健康自愿者)30例,观察比较各组血清IL-1β水平。结果:(1)证型分布。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37例(41.1%);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28例(31.1%);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25例(27.8%)。(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呈逐步增高趋势;其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组与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血清IL-1β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辨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型特点,并反推其病机特点。方法: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各有15种;30种证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5种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并寒湿阻络证,寒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所统计的4种证类按占比例高低排列依次是:肝肾亏虚证类,气滞血瘀证类,风寒湿热证类,气血亏虚证类。结论:气滞血瘀证(或证类)与肝肾亏虚证(或证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最常见的证型(或证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昆明市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中医风湿病专业医师,采用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在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住院部及名医馆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伴随症状、体征(含舌脉)及膝关节X线表现.调查结束后,将有效的调查表资料建立数据库,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分级及X线分级的关系进行列联分析.结果:①总体情况.共发放调查表3200份,回收2720份,其中2608份符合要求.男680例,女1928例.年龄38~82岁,中位数59.5岁;病程2~300个月,中位数57.5个月.2608例患者中,肝肾亏虚证1020例、寒湿痹阻证652例、气血两虚证596例、痰瘀互结证200例、湿热阻络证140例;关节功能分级,Ⅰ级156例、Ⅱ级1 636例、Ⅲ级772例、Ⅳ级44例;X线分级,0级24例、Ⅰ级608例、Ⅱ级1 384例、Ⅲ级532例、Ⅳ级60例.②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的关系.湿热阻络证患者中男性较多,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和痰瘀痹阻证患者中女性居多,寒湿痹阻证患者男女比例相当.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类型与性别有关联(x^2 =282.082,P=0.000,C=0.312).③中医证候类型与年龄的关系.肝肾亏虚证、痰瘀互结证患者中,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湿热阻络证以50岁以下患者为主;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患者年龄分布相对均匀.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类型与年龄有关联(x^2=514.032,P=0.000,C=0.406).④中医证候类型与病程的关系.肝肾亏虚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 120个月,气血两虚证、湿热阻络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60个月,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0个月以上,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病程多在12个月以内.昆明市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类型与病程有关联(x^2=1.405,P=0.000,C=0.592).⑤中医证候类型与关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KOA)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和规律。  方法:自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期间,抽取上海市9个市辖区中33个街道社区的中老年KOA患者,采用KOA中医证候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病程、膝关节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舌脉象及膝关节X线表现的调查,并由专业中医骨伤科医师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及统计分析,并与年龄、性别、病程及X线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本研究最终纳入KOA患者1 990例,其中男性484例,女性1 506例;年龄45~85岁,平均(66.0±5.8)岁;病程1~480个月,中位病程24个月;寒湿痹阻证702例,肝肾亏虚证542例,痰瘀痹阻证406例,气血两虚证244例,湿热阻络证96例;X线分级为0级62例,Ⅰ级265例,Ⅱ级628例,Ⅲ级666例,Ⅳ级369例。②KOA证型与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χ2=118.8,P<0.001),但关联性较弱(C=0.237);其中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女性居多,湿热阻络证患者男性更多,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男女比例相当。③KOA证型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χ2=361.3,P<0.001),但关联性弱(C=0.392)。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年龄多分布在55~75岁;湿热阻络证多分布在65岁以下;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患者多分布在55岁以上。④KOA证型与病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χ2=190.7,P<0.001),但关联性较弱(C=0.296)。湿热阻络证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病程多在7个月以上,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两虚证病程多在24个月以上。⑤KOA证型与X线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χ2=544.1,P<0.001),但关联性弱(C=0.463)。寒湿痹阻证X线分级多属Ⅰ级、Ⅱ级、Ⅲ级,湿热阻络证X线分级多属Ⅰ级和Ⅱ级,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X线分级多属Ⅲ级和Ⅳ级,气血两虚证X线分级多属Ⅱ级以上。  结论: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KOA的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湿热阻络证;并且KOA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及X线分级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总体关联性较弱,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膝骨关节炎的证候提供新内容。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集膝骨关节炎病例120例:男57例,女63例;分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整理临床特征资料,采用ELISA法用酶标仪测定I型和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1,2C(C1,2C)、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2C(C2C)、Ⅱ型前胶原C末端肽(PIICP)、硫酸软骨素846(CS846)、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血清透明质酸(HA),整理KOA中医症候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症状特征,研究KOA中医症候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BMI、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P〈0.05),并且CS846和HA在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结论:血清蛋白多糖在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低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  相似文献   

15.
对比真实世界中不同中医证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玻璃体 切除术(PP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联合PPV治疗的PDR患者36例(42只眼),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15例 (18只眼)、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14例(17只眼)、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7例(7只眼)。患者先行抗VEGF治疗,5~7 d后 行PPV治疗,在抗VEGF治疗和PPV术中抽取房水。比较不同中医证型PDR患者的疗效,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眼的最佳矫正 视力(BCVA),抗VEGF治疗前后的房水细胞因子水平,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中心凹无血管灌注区 (FAZ)面积和黄斑中心、内环、外环、完整血流密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PDR患者的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的疗效最优,其次为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再次为阴阳两 虚兼血瘀痰凝证,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16/18)、52.94%(9/17)、42.86%(3/7)。(2)术后3个月,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 患者的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视力(LogMAR)BCVA明显优于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中医证 型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房水VEGF-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房水胎盘生长 因子(PLGF)、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房水白细 胞介素8(IL-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黄斑外环、完整血流密度方面,气阴两 虚兼络脉瘀阻证、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明显大于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RT、 FAZ面积和黄斑中心、内环血流密度方面,3种中医证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症方面,阴阳 两虚兼血瘀痰凝证的发生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实世界中不同中医证型PDR患者行抗VEGF 联合PPV治疗以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疗效最好,其次为肝肾亏虚兼目络失养证,再次为阴阳两虚兼血瘀痰凝证;不同中 医证型PDR患者抗VEGF治疗后房水细胞因子的变化不完全相同;术后3个月时气阴两虚兼络脉瘀阻证和肝肾亏虚兼目络失 养证患者黄斑外环、完整血流密度较大,治疗的预后可能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22、MMP-7、C-myc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0例健康者(正常组),30例单纯RA患者(RA-n ILD组),120例RA-ILD患者(RA-ILD组),其中寒湿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肺肾两虚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IL-22、MMP-7、C-myc在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RA-n ILD组和RA-ILD组IL-22、MMP-7、C-myc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RA-ILD组MMP-7表达水平高于RA-n ILD组(P<0.05);痰瘀阻络证患者中IL-22、C-myc表达水平高于寒湿痹阻证、气血亏虚证及肺肾两虚证(P<0.05);寒湿痹阻证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中MMP-7表达水平高于气血亏虚证和肺肾两虚证(P<0.05)。结论:IL-22、MMP-7、C-myc在RA-ILD及RA-n ILD患者中均升高;IL-22、C-myc与痰瘀阻络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确诊的RA患者113例,先按中医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再分别检测ERS、hs-CRP、RF、以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研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3例患者中风寒湿痹型29例,风湿热痹型52例,痰瘀互结型17例,肝肾亏虚型15例。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病程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为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和肿胀指数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肿胀指数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ESR、hs-CRP和RF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hs-CRP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肝肾亏虚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风湿热痹型RA的炎症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的炎症程度次之,而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的炎症程度相对较低,hs-CRP和CD4+/CD8+比值可能可以作为RA湿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及发病特征,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中医理论和方法。方法对2016年1—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住院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进行统计,共计1005例,去掉18岁以下的44例儿童股骨头骺坏死,共计1005例,其中男性811例,女性194例,对患者按照中医分型(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共六型,对患者双髋分期、患者病程统计及临床中医分型统计。结果肝肾亏虚型占35.32%,脾肾阳虚型占23.18%,痰瘀阻滞型占14.13%,寒湿痹阻型占11.44%,湿热蕴结型占11.14%,气滞血瘀型占4.78%;分期ARCOIII期患者最多,占39.28%,ARCOII期占30.50%,ARCOIV期占28.40%,ARCOI期占2.00%;酒精型最多,占59.70%;病程在2年以上,均值为(29.73±34.62)月。结论骨蚀患者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就诊时以ARCOIII期最多,临床上以虚证居多,临床上分为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六型,基本上包含了大多数证型;致病原因以痰、瘀、虚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补肝、补脾、补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量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制订DPN中医证候问卷,调查156例患者,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症状条目依次为四肢麻木、刺痛、皮肤瘙痒、脉涩、烧灼感、周身乏力、口干咽燥、气短懒言、舌底脉络曲张、视物模糊等;中医证型聚类分布为脾气亏虚、瘀血阻络49例(31.4%);脾肾阳虚、瘀血阻络57例(36.5%);肝肾阴虚、瘀血阻络29例(18.6%);热瘀交阻21例(13.5%)。结论 DPN患者中医证型以瘀血阻络为主,分为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热瘀交阻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72例,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中度认知障碍组、重度认知障碍组,按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分为负荷1~2分组和负荷3~4分组。采集人口学信息,采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归纳证型分布,并结合患者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比较组间分布差别。结果272例CSVD患者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最高证候要素为瘀、痰(均超过50%),其次是腑浊(32.72%),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见于1/3的患者。进一步分析,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腑滞浊留、气血亏虚4个证型在无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重度认知障碍组间分布存在差异,重度认知障碍组瘀、痰、浊证型占比较轻度认知障碍组更高(P均<0.05)。以影像学负荷评分分组,负荷1~2分组以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负荷3~4分组则以瘀血阻络和气血亏虚为主要证型,2组瘀血阻络、气血亏虚证型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脑结构影像方面反映出血瘀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本虚标实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机特点。结论CSVD中医证型分布具有虚实夹杂、多证兼合的特点,瘀、痰、浊可能是认知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血瘀脑络是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