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分析5例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的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发现肝多发结节病灶,其中2例伴肺部多发结节病灶,1例伴有脾脏及双肾、后腹膜区多发结节病灶。肝脏CT平扫均表现为多发类圆形等或略低密度结节影。增强动脉期表现为结节中心低密度无强化区、周边为高密度强化环,即呈"牛眼征"2例;结节均匀强化2例;结节中心小结节样强化、周边低密度环、外周环状强化1例。所有活动期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均伴有一过性高密度灌注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可见环形强化,强化范围较动脉期缩小2例、呈花环样强化2例、外周强化环消退1例。脾脏和肾脏病灶表现与肝脏类似;肺部结节表现为实性结节或伴空洞。结论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该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3.
天麻素抗血管性痴呆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制造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以Y-型电迷宫为学习记忆评价指标,并测定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力及谷氨酸(Glu)含量;采用过氧化氢(H2O2)制备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测定天麻素对PC12细胞的活力和损伤程度的影响,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乳酸(LD)含量和总ATP酶活力。结果:天麻素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脑内AchE的活性,提高脑内ChAT的活力,显著降低Glu含量;天麻素对PC12细胞H2O2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提高细胞内SOD和总ATP酶活力,降低细胞内MDA和LD含量。结论:天麻素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内胆碱能系统,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清除脑内自由基相关.  相似文献   
4.
《温州医学院学报》100期载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州医学院学报>创刊以来出版的100期的载文情况进行回顾调查分析,具体探讨载文量、栏目分布、学科分类情况、临床各科报道态势、载文来源分布、作者群分析(包括多产作者研究和合作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后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录参考文献可以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精练文字,缩短篇幅;便于编辑和审稿人评价论著水平;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促进情报科学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1]。《温州医学院学报》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温州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医学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了解《温州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核心作者情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学报》1959-2008年载文作者的篇数及分布情况。统计指标包括作者发文数量、合作情况、机构分布、核心作者;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统计《学报》1979年至2008年论文所有署名作者的人数及署名次数及其排序。结果:《学报》1959-2008年刊载作者署名论文4 913篇,共有署名作者14 657人次,合作度为2.98,其中独著论文1 266篇,占25.77%;合著论文3 647篇,合作率为74.23%。论文作者的机构分布: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占27.8%,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占23.6%,温州医学院校本部占26.1%,其他单位占22.5%。结论:《学报》有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论文作者的合作度和合作率较高,表明论文涉及的学科群体研究及合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应用气垫床的压疮高危患者翻身间隔时间,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 将212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B组(71例)、C组(71例)三组,应用气垫床后分别采取2 h、3 h、4 h翻身1次,每次翻身时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疮高危患者应用气垫床后可以4 h翻身1次,既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又对压疮的形成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法,通过记录、现场录音收集15例人工气道病人在机械通气期间的真实体验,并以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结果]提炼出忍受躯体痛苦、遭遇心理威胁、沟通交流障碍、渴望被关心4个主题。[结论]ICU 人工气道病人在机械通气期间,渴望护士对个人需求的理解与满足、希望家人和护士的关心与陪伴;护士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体验及护理需求,加强与病人沟通、给予适时的心理支持是对机械通气病人心理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压疮高危人群与翻身侧卧位不同角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75例压疮高危人群的病人采取15o、30o、45o角侧卧位,床头统一抬高30o,使用上海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跃牌球形气垫床,每4h翻身一次,观察受压迫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结果压疮高危人群翻身采取15o侧卧位的患者出现2例Ⅰ度压疮,1例Ⅱ度压疮,采取30o侧卧位的患者出现,1例Ⅰ度压疮,1例Ⅱ度压疮,采取45o侧卧位的患者出现3例Ⅰ度压疮,2例Ⅱ度压疮,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压疮高危人群与翻身侧卧位角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