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的相关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国人的胸锁乳突肌长度及最大可分离长度,为先天性斜颈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30侧)尸体上解剖观测胸锁乳突肌的长度、两头肌纤维束的融合部位及其毗邻。结果胸锁乳突肌前缘长平均为19.0±1.4cm,后缘长平均为16.3±1.1cm。其两头融合处距起点平均为8.3±0.8cm。结论胸锁乳突肌最大可延长7~8cm,能满足轻、中度斜颈手术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2.
卢圣奎  胡红超  丛璐璐  郭成永 《河北医药》2010,32(23):3422-3423
回顾分析我科经手术证实的2例酷似胶质瘤的脯内血肿,亦称包囊性血肿,术前考虑为脑胶质瘤,术中证实为脑内血肿。其影像学特点为:占位效应轻、均匀环形强化及MRI均匀铁环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经对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镰旁脑膜瘤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利用3DSlicer软件辅助并采取对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前完善头颅CT核磁平扫与强化、核磁动脉成像与核磁静脉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并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肿瘤、上矢状窦、大脑上动脉等模型并分析肿瘤与上矢状窦及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采取对侧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另选取2019年1—12月经传统同侧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19例镰旁脑膜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率与头痛、头晕缓解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重建的肿瘤与其基底上方的大脑上静脉的位置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均完全一致,均行SimpsonⅠ级切除术,术中均无大脑上静脉及静脉窦损伤;观察组12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9例,对照组13例一侧下肢肌无力患者术后1周肢体肌力恢复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1周头痛、头晕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可帮助术前评估镰旁脑膜瘤与大脑上静脉、上矢状窦等结构的位置关系,指导医师经对侧纵裂入路切除肿瘤,显著减少术中对大脑上静脉、功能区脑皮质等重要结构的副损伤,有助于患者肢体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与医患沟通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1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制定手术方案与辅助医患谈话,术中利用混合现实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肿瘤切除与面神经的保护,收集医患沟通调查问卷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的面神经功能。结果 利用混合现实技术成功显示13例听神经瘤全息模型影像,10例术前重建的面神经位置与术中实际位置完全符合(84.6%),经术前分析后决定磨除部分内听道后壁11例;13例医患沟通调查问卷均提示家属与患者对病情、手术方式及风险理解透彻,对术前谈话过程表示满意;13例均实现肿瘤全切,术中无1例静脉窦损伤,术后1周患者面神经功能Ⅰ级(House-Brackmann分级)3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 混合现实技术有助于术前制定个体化的听神经瘤手术方案、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可作为一种手术辅助手段减少手术副损伤、有助于保留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26%~60.96%(平均44.69%),呈侵袭性生长,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术前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及分级对临床综合治疗的判断极为重要,可帮助临床制订合适的手术及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DSlicer软件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开颅辅助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患者45例,听神经瘤33例,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5例),术前完善颞骨CT、MRV等影像学检查,观察组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颅骨与静脉窦3D模型,于颅骨表面标记关键孔位置并测量关键孔与星点与二腹肌沟上末端的距离,根据两组距离确定术中关键孔的位置。为对照组中患者开颅时术者根据影像学结果经验性的定位关键孔。结果观察组20例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患者关键孔均可显露横窦-乙状窦结合处的内侧缘,定位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例手术均实现单骨孔骨瓣形成,无1例损伤静脉窦,开颅时间缩短,颅骨缺损减少,骨瓣复位良好,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可有效辅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时关键孔的精准定位,有利于保护静脉窦与减少颅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5.26%~60.96%(平均44.69%),呈侵袭性生长,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1].术前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及分级对临床综合治疗的判断极为重要,可帮助临床制订合适的手术及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8.
陈蛟红  胡红超 《中外医疗》2011,30(21):44-44,4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局部放疗联合HIFU刀(高强超声聚焦刀)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5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综合组25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期给予HIFU刀治疗。放疗开始后每周加做1~2次HIFU刀。单放组25例,单独应用三维适形放疗。2组病人照射剂量相同(50~60Gy,2Gy/次,5次/周)。结果胰腺癌原发灶:总有效率(CR+PR)综合组与单放组分别为48%与24%。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4%与40%。2组原发灶总有效率及疼痛总缓解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HIFU刀能控制肿瘤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胰腺癌的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超声聚焦刀对原发或继发性中晚期肝癌的近期治疗作用。方法 对相对局限的中晚期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超声聚焦刀治疗,每月复查,观察前3个月近期疗效。结果 25例患者中6例PR,17例SD,2例PD。除聚焦刀治疗时轻度疼痛和短期的放疗反应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超声聚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山羊右冠状动脉解剖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羊心脏右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丰富动物实验资料。方法 新鲜山羊心脏经 10 %甲醛固定 ,解剖并经动脉铸型显示右冠状动脉大体结构 ,观察和测量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结果 山羊冠状动脉分为左、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较粗大 ,分支为心房支、心室支和窦房结动脉。其心室支沿后室间沟下行。结论 羊冠状动脉与人冠状动脉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