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梗死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丁苯酞注射液对VEGF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1、3、7、10、14d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头颅CT测量梗死灶面积,将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用药组和非用药组,非用药组按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组在病后第一天至第十四天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次/d 25mg静滴,3个月后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相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水平发病当天即升高,在7d达最高,第十天开始下降,14d降至最低;用药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用药组(P<0.01);预后较好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预后较差者(P<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使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复发性脑梗死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特点,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4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和235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0.0%比64.7%;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4.9%和45.2%比19.7%和15.8%;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91.4%比66.4%;P<0.01),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明显高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为36.3%和48.0%比22.7%和37.3%;P<0.05)。结论 复发性脑梗死与头颈部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和不稳定性斑块有关,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斑块性质可能是引起复发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 区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模型组)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分别在术后1、2、4和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GSK-3β及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GSK-3β蛋白表达增多,1周时即有多量表达,2周时大量表达,4周时达高峰,8周时开始下降但仍较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GSK-3β蛋白表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多,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GSK-3β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通过上调GSK-3β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延迟复苏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即分假烧伤组(A组),标准组(B组),对照组(C组),卡巴胆碱组(D组),制备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C组经损伤处理0.5h后管饲卡巴胆碱。损伤处理后大鼠经外科游离颈静脉及颈动脉并分别置入无菌导管,以微蠕动泵控制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和卡巴胆碱组给药剂量及输注速度为标准组药量或输注速度的1/2。A组仅行备皮及动、静脉导管置入,无任何损伤处理及后续措施。数据采纳输注相关液体后0,1,2,4h二组的血细胞比容(Hct)、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同时检测大鼠肝、肾、肠组织血量。结果 D组经处理2h及4h后可明显降低心率,提升血压,改善烧伤休克大鼠早期脏器的功能。结论卡巴胆碱能够维护烧伤大鼠休克早期的脏器功能,同时减少机体液量需求,对休克及并发症的处理具有明显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不同发病阶段脊髓内病灶数及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七叶皂甙对其影响。方法以50%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EAE致病模型,比较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七叶皂甙及单独应用上述药物对EAE大鼠脊髓内病灶数量、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七叶皂甙可减少EAE大鼠脊髓内病灶数量,改善神经功能,下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预后,较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及七叶皂甙效果更理想。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七叶皂甙可能通过调节免疫方式,显著改善大鼠EAE病情程度及预后,联合用药能显著减少阿托伐他汀钙的用量,避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家庭无创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出院的仍需坚持家庭无创通气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定期电话随访。1年后比较2组患者对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对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亚型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及诱导型(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参芎化瘀胶囊高、中、低剂量预处理 组(480、240、120 mg?kg-1),各组又分为缺血2 h 再灌注后3、6、12、24、48、72 h 组,每组6 只。灌胃给药7天,每天1 次,第7 天灌胃2 h 后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eNOS、nNOS 和iNOS 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3、6、12、24、48、72 h)eNOS、nNOS 和iNOS 表达均增强(P<0.05 或P<0.01);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组各 时间点eNOS 表达均增强(P<0.05 或P<0.01),nNOS 和iNOS 表达均减少(P<0.05 或P<0.01),其中均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S 分型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情绪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500例COPD患者进行焦虑情绪调查,其中17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对其实施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半年后再次进行测评.结果 患者焦虑情绪及主观幸福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老年COPD合并焦虑情绪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主观幸福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改进病案复印质量在提高病案信息利用率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案复印情况。结果2005--2009年病案复印率从22.47%上升至38.71%,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病案信息不仅是医院最活跃,使用率最高的信息群,而且已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