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溴敌隆毒饵在鼠疫疫区杀灭黄胸鼠及控制鼠疫效果。方法现场观察毒饵摄食率;以灭鼠前后的鼠密度变化计算灭鼠效果。结果试区现场观察毒饵240堆,摄食90堆,摄食率37.5%;灭前鼠密度5%,灭后鼠密度0,灭鼠效果100%。结论黄胸鼠对溴敌隆适口性好,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能杀灭抗性鼠群,在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地区控制鼠害效果理想,能有效控制鼠疫疫情,可大面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粱河县2001年人间鼠疫发生的原因,供今后防制工作参考。方法 对病区、鼠疫流行史、鼠疫防制、监测结果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梁河县在1955年鼠疫疫情控制后,经历了鼠间鼠疫由微弱流行到多点爆发流行的过程,2001年发生鼠间鼠疫疫点21个,并发生人间鼠疫1例。结论 人间鼠疫的发生是动物鼠疫流行的必然结果,发生原因是鼠疫周期性流行和防治措施不落实。目前梁河县鼠疫疫情态势十分严峻,必须坚持不懈地防治,才能有效控制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室内鼠密度和蚤指数,评估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方法 根据历史鼠疫监测资料,2007年8-9月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疫源村,对每个村的全部住户进行编号后,随机抽取20户,放置鼠笼和粘蚤纸用于捕获鼠和蚤,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中位数.结果 黄胸鼠和臭鼷鼱分别捕获133和33只,平均每村捕鼠5只,平均鼠密度为2.8%(166/6000).染蚤鼠101只,染蚤率为60.8%(101/166).收集鼠体蚤344匹,其中印鼠客蚤296匹.缓慢细蚤48匹.鼠体蚤指数为2.1(344/166).捕获地面游离蚤31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26(315/11 888).平均每村5.5匹.其中,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和印鼠客蚤占了地面游离蚤总数的97.8%(308/315).地面游离蚤和鼠体蚤的蚤种构成不一致(精确概率法,P<0.01),鼠体蚤和鼠密度呈现正相关(r=0.68,P<0.01),地面游离蚤与鼠密度和鼠体蚤间均无相关关系(r=-0.17、0.32,P均>0.05).使用诱饵油炸猪皮3600个笼·夜,共捕获105只鼠,使用诱饵油条2400个笼·夜,捕获46只鼠,油炸猪皮的捕鼠效果明显优于油条(χ2=5.59,P<0.05).结论 梁河县鼠疫疫源村室内鼠以黄胸鼠为主,印鼠客蚤和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分别是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优势种.勐宋、邦读村和汤加屯仍有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地区小型兽类的种类及分布,为研究人兽共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海拔区采用夹夜法调查小型兽类数量及分布。结果布放鼠夹2 120个次,捕获小兽155只,密度7.31%,其中高海拔区捕获动物12种,捕获率8.24%,以锡金小鼠为优势种;中海拔区捕获动物10种,捕获率7.79%,以斯氏家鼠为优势种;低海拔区捕获动物12种,捕获率6.05%,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结论不同地区小兽的种类、数量及分布不同,小兽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高,黄胸鼠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6年的发热病人血检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疟疾流行因素间的关系。结果6年血检38824人,阳性1836例,阳性率4.73%,年均发病率191.37/10万;其中间日疟1330例、恶性疟471例、未分型35例;当地感染发病300例,占16.34%;外出感染输入发病1536例,占83.66%。结论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发病数逐年上升,造成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民工外出感染发病,提示只有加强疟疾监测,对外出务工者实施预防服药和做好休止期根治,才能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梁河县狂犬病流行态势及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梁河县狂犬病疫情及防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确诊狂犬病3例;发生动物狂犬病疫情20起,25只病犬咬伤居民48人;检验犬类脑组织标本51份,检出狂犬病毒1株,阳性率1.96%。通过实施狂犬病综合防治策略,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结论梁河县存在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应坚持做好狂犬病监测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德宏州狂犬病自然疫源地性质、结构、范围、流行特征及态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动物和人间狂犬病例发生时间、空间、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伤口处理、疫苗接种、犬类管理及疫情应急处理等防治措施。结果全州4年中犬伤14093人,在18个乡镇40个自然村发现流浪病犬45条,确诊狂犬病17例,病原体为狂犬病毒Ⅰ型;动物和人间病例全年散在发生;农民多发;发病年龄4~76岁;潜伏期平均80.5天;具有狂犬病的特有症状;病程平均4天;传染源均为家养犬类,多因被犬伤后未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病。结论德宏州是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宿主是家犬,通过犬伤人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与东南亚国家同属一块狂犬病自然疫源地。发生狂犬病流行因素普遍存在,疫情态势严峻。要建立可持续控制狂犬病的运行机制,强化宣传、监测、免疫、管理等预防措施,多部门协作做好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传染病疫情,探讨控制和巩固传染病成果策略。方法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2011年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210例,死亡15例,发病率127.45/10万,死亡率9.10/10万。传染病发病率连续7年下降。结论传染病控制后,其病谱发生根本性改变,应针对疫情态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德宏州2010年以来狂犬病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德宏州狂犬病流行态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全州狂犬病疫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州发生狂犬病2例;发现病犬10只,病犬咬伤居民43人、犬6只、黄牛1头;检验病犬脑组织3份、病牛脑组织1份,检出狂犬病毒4株;对犬伤者接种狂犬疫苗41份。疫情分布于4个县市8个乡镇9个自然村。结论德宏州狂犬病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需加强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德宏州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查明德宏州是否有布鲁氏菌病流行及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并进行个案调查及分析。结果 1992-2010年检测从事畜牧业高危人群血清2 447份,阳性43份,阳性率1.76%,几何平均滴度1∶141。传染源主要是猪,其次是牛和羊。结论德宏州有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要针对疫情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