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布鲁氏菌病目前的流行现状,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血清215份,运用血清学方法调查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 在215人中,判定阳性血清5份,感染率为2.32%.学生感染率为0.58%,人感染率为9.52%.结论 布鲁氏菌病疫情回升,防治工作不能懈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布鲁氏菌病目前的流行现状,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血清215份,运用血清学方法调查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 在215人中,判定阳性血清5份,感染率为2.32%.学生感染率为0.58%,人感染率为9.52%.结论 布鲁氏菌病疫情回升,防治工作不能懈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年海口地区动物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发生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法,对2006-2010年收集的1 830份动物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病原检测。结果种用公母猪365份样品,阳性6份,阳性率1.64%;奶牛96份,阳性0份,阳性率0%;入岛生猪1 369份,阳性32份,阳性率2.34%。结论种用公母猪和入岛生猪的阳性率逐年上升,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了布鲁氏菌病在本地区流行趋势及其特点。方法对兴安盟6个旗(县、市)7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病原性检测。结果2001~2007年全盟发生布病人数1951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时间、职业、地域的差异。结论防治人间布鲁氏菌病要提高人们的卫生观念,对患病牲畜妥善处理,继续坚持布鲁氏菌病监测,积极防治,从而有效控制和消灭人间布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廊坊市615例人间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0至2014年我市各县区报告的布鲁氏菌病报告卡片和采用个案调查表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和经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主动监测、加强联防联控、加强广泛宣传、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是做好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才能真正遏制我市人间布鲁氏菌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林西县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提出防治建议。方法整理2007年林西县布鲁氏菌病监测资料,分析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家中牲畜头数为30049头(只),流产羔犊609头(只),流产率2%。人间流调5050人,血检1038人,阳性人数218人,阳性率21.00%。布鲁氏菌病的暴发流行给我县广大农牧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影响了我县畜牧业的发展。结论除继续应用以往经验对布鲁氏菌病进行防治外,还要探索新形势下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使之适应布病防治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一起典型案例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布鲁氏菌病在低发病或无发病地区疫情发生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安丘市2008年发生的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安丘市发生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是由于检疫、监测、免疫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传染源的存在;由于职业人群个人防病意识差,卫生行为习惯不良,引起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发生。采集发病村及周围村的易感动物标本724份,有13份虎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采集密切接触者标本8份,有1份虎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弱阳性。结论建议在布鲁氏菌病低发病或无发病地区要注重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加强易感动物管理,加大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力度,搞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一起典型案例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布鲁氏菌病在低发病或无发病地区疫情发生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安丘市2008年发生的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安丘市发生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是由于检疫、监测、免疫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传染源的存在;由于职业人群个人防病意识差,卫生行为习惯不良,引起了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发生。采集发病村及周围村的易感动物标本724份,有13份虎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采集密切接触者标本8份,有1份虎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弱阳性。结论建议在布鲁氏菌病低发病或无发病地区要注重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加强易感动物管理,加大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力度,搞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调查和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布鲁氏菌病在赤峰地区从 1986~ 2 0 0 3出现了双峰型。结论 :布鲁氏菌病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 ,目前的防治措施是落实好检疫、淘汰病畜、免疫健康畜和监测相结合等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了解某村布鲁氏菌病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流行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羊、人采集血清作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试管凝集试验,计算阳性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确诊病人;做流行病学调查,评估防控效果。结果畜间检出阳性羊(10户)44只,阳性率6.72%;该村4~6月份布鲁氏菌病的报告发病率为0.25%。结论疫源动物为羊;传染源为外地输入;有家庭聚集性和夫妻共同患病特点;以不戴手套接羔和其它直接接触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防控措施后无续发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婚检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以及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云南省保山市、德宏州、红河州、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婚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尿液/宫颈分泌物样本进行CT核酸检测。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671例,总的人群感染率为6.64%(111/1671,95%CI:5.40%~7.80%)。其中男性感染率4.99%(42/841,95%CI:3.50%~6.50%),女性感染率8.31%(69/830,95%CI:6.40%~10.20%)。不同州市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3),其中普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的感染率较高,为8.87%(29/327),8.64%(26/301)和7.94%(25/315)。年龄18~20岁(AOR = 4.346,95%CI:1.468~12.707)和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AOR = 1.854,95%CI:1.071~3.211)更可能感染CT。  结论  云南省部分地区婚检人群中CT感染率具有地区、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性病的检测能力,加大筛查力度和动员检测,尽可能地发现传染源,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以有效地控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近2年来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防治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布鲁氏菌防治门诊接诊的疑似布鲁氏菌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方法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执行。结果检测布鲁氏菌病疑似病例505例,阳性166例,阳性率为32.8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是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P〉0.05);6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43.69%,45/103);职业分布以农民阳性率最高(35.83%,129/166);地区分布以鲁山县阳性率最高(44.87%,35/78),其次是石龙区,阳性率为42.86%(6/14)。结论平顶山市布鲁氏菌病疫情经前几年快速上升后进人平台期,建议政府部门继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汤灼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33-1235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对全区监测点内7。60岁与牲畜或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进行连续监测。结果2009~2012年共监测职业人群6053人,采集血标本l051份,阳性64份,阳性率为6.09%,结果显著高于2008~2010年广州市人间布病总的主动监测阳性率3.40%(P〈0.01),其中2009~2011年,职业人群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受感染职业人群几乎均与羊有明确接触史,在职业分布上,以运输类职业从业人员感染率最高(15.56%),其次为销售人员(12.72%)、挤奶工(11.11%),不同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D1);男性与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23%与2.41%(P〈0.01),而不同年龄组间监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广州市白云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规范大型养殖场及交易市场管理、加强从业人员个人卫生防护是控制布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徐文体  苏承  张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2):3921-3925
背景 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规范治疗是控制人群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和防止病情慢性化发展的关键。通过研究布病病例发现延迟分阶段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于综合施策,精准防控布病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布病患者就诊及首次诊断延迟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17年报告的天津市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疾病名称、首选医院类型、首选医院位置、就诊时临床分期、首诊科室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就诊或首次诊断延迟分为就诊及时组、就诊延迟组及首次诊断及时组、首次诊断延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就诊、首次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布病患者808例,就诊延迟率为34.8%(281/808),首次诊断延迟率为60.9%(492/808)。就诊延迟组与就诊及时组患者是否出现发热、首选医院类型、首选医院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选医院类型〔OR=1.70,95%CI(1.48,1.97)〕、首选医院位置〔OR=1.25,95%CI(1.04,1.49)〕是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首次诊断及时组与首次诊断延迟组患者间职业、居住地、首诊医院类型、首诊医院位置、就诊时临床分期、首诊科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OR=1.53,95%CI(1.11,2.10)〕、首诊医院类型〔OR=1.37,95%CI(1.24,1.51)〕、首诊科室〔OR=1.55,95%CI(1.39,1.73)〕是首次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布病患者在就诊和诊断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减少布病患者的发现延迟主要应减少首次诊断延迟。而居住地、首选医院类型、首诊科室可能是布病患者首次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畜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及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2年对玉溪市华宁、通海、澄江、江川四县的养殖、屠宰、乳肉制品加工、兽医和销售交易重点从业人员进行血清学监测,并对52例可疑布病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对玉溪全市八县一区饲养的猪、牛、羊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共监测重点从业人员1335例,感染率2.55%,其中养殖人员感染率最高3.74%,职业分布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P〈0.05),通过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确诊现症病人15例;全市共监测猪、牛、羊16211头(只),感染率2.12%,被监测牲畜中,猪未被检出,牛感染率1.76%,羊感染率4.52%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5,P〈0.05)。结论养殖人员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感染布氏菌的羊和牛是主要传染源,疫情有扩散蔓延趋势,需要加强综合防治,加强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宣传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德宏州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患病率。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德宏州面对面调查1607名40岁及以上的傣族和景颇族。单因素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24.2%,其中傣族患病率为27.8%,景颇族为20.7%。调查对象服用降压药的比例较高(99.3%)。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大、教育程度低、BMI值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率稍低,但仍存在一些公认的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更多的关注老年人、教育程度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从而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片、吡嗪酰胺、利福平联合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单胺片(3片/次,1次/d)、吡嗪酰胺(1.5 g/d)、利福平(200 mg/次,2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200 mg/次,2次/d)联合多西环素(200 mg/次,1次/d)治疗,2组均以3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6/60),对照组为30.0%(18/60),2组比较,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单胺联合吡嗪酰胺、利福平治疗布氏杆菌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抗感染,提高患者免疫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重庆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及流行趋势,为布鲁氏菌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畜牧业发达,畜牧饲养量较大的区域作为监测点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病情监测;收集重庆市畜牧部门2008-2012年期间的畜间感染布鲁氏菌的资料。人群和动物血样均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2年共主动搜索重点职业人群18 521人,未发现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体征的病例;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3 727份,血清学阳性率为0.94%;以2011、2012年血清阳性率较高,随着年份的增加,阳性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04,P0.01)。男性血清学阳性率(1.16%)高于女性(0.38%)(χ2=4.90,P0.05);阳性者以青壮年为主;不同职业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1),以奶牛饲养员最高(2.31%)。共调查68 181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0.83%,均为奶牛,以2012年为最高(1.83%),2009年最低(0.01%);随着年份的增加,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53.49,P0.01)。结论重庆市人间和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呈上升趋势,奶牛是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牲畜检疫和人群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调查,了解布病在该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共调查职业人群80人,男性占63.75%(51/80)、女性占36.25%(29/80)。年龄中21-30岁最多,占52.50%(42/80);民族以汉族最多,占77.50%(62/80);接触年限以10年以内的最多,占60.00%(48/80)。血检查出RBPT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为1.25%(1/80),Coombs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1.25%(1/80),确定感染1人,感染率为1.25%(1/80),患病数1人,平均患病率为1.25%(1/80)。结论青海省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中存在着布鲁杆菌病的感染情况,疫情相对稳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频繁的接触,造成感染机会增多。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职业教育,定期开展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童布氏杆菌病的特点,减少误诊。方法观察并总结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血常规特点及误诊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的成人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儿童布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0%)、大汗(58.33%)、咳嗽(58.33%)、关节痛(25.00%)。儿童脾大者较成人少(P=0.04)。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占83.33%,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者占66.67%,少数有贫血(25.00%),血小板减少者未见。和成人相比,单核细胞升高者多(P=0.04),血小板减少者少(P=0.04)。儿童布氏杆菌病能够三日确诊者为0,误诊率达到100%,平均确诊时间为(24.33±3.86)d;与成人患者比,三日确诊例数少(P=0.06),更容易误诊(P=0.00),确诊时间更长(P〈0.01)。结论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流行病学史隐匿,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