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难以入脑,促进药物跨血脑屏障成为关键。纳米粒具有小粒子特征,能携载药物跨血脑屏障实现脑靶向,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本文综述了PLA、PLGA、PCL、PBCA、PAMAM、CS等作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纳米粒入脑的情况,并重点探讨纳米粒粒径大小、表面修饰等对入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时2006年8,10,12月份的急诊药房处方(精麻药处方除外),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42077张,合格处方41228张,不合格处方849张,处方合格率为97.98%。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结论处方书写规范及合理用药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制备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技术,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姜黄素素丸,再分别包衣EC(时控内层)及Eudragit FS30D(pH依赖外层),得到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并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时控层包衣液由3.0%EC、0.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滑石粉乙醇溶液组成,包衣增重2.0%;pH依赖层包衣液由Eudragit FS30D、40%滑石粉和3.0%柠檬酸三乙酯组成,包衣增重4.0%。此小丸在人工胃液2、3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15%,在人工结肠液5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85%,有显著的结肠定位及释药特性。结论以EC作为时控内层,Eudragit FS30D作为pH依赖外层,可制备姜黄素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金明  章文红  张晓芬 《海峡药学》2010,22(11):247-248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加替沙星组的细菌清除率优于左氧氟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的经济学成本优于加替沙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瑞格列奈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瑞格列奈成分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UltimateT X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80∶20,v/v);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0nm。结果瑞格列奈在0.0542~1.3550μg(r=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2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为瑞格列奈片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体积比2∶1、有机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1∶4时,制备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为(102.84±2.68)nm、多分散系数为0.105±0.010、包封率为84.36%±1.19%、载药量为4.70%±0.27%。结论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为下一步的药动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麻杏薏甘汤提取物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Ultimate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1∶89);流速:1.0mL·min-1;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苦杏仁苷浓度在1.0~80.0μg·mL-1(r=1.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89%(RSD=0.90%)。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为麻杏薏甘汤提取物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载紫杉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矩形微通道内制备载药纳米粒,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为规整球形,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粒径为(129.73±2.41)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1±1.90)%和(43.67±0.55)%;体外释放药物分为突释和持续释放两个阶段,120 h累计释药率为87.3%;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紫杉醇原药。结论 微通道法制备紫杉醇纳米粒简便可行,制剂质量符合要求,该方法在药学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乌头汤提取物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汤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含量,为处方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2);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2.65~132.5μg/ml(r=0.9998)、2.55~127.5μg/ml(r=0.9997)和2.65~132.5μg/ml(r=0.999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在98.84%以上。结果: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灵敏,可用于乌头汤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五味麝香丸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五味麝香丸中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在3.28~82.0μg·mL-1(r=0.9998)、次乌头碱在3.2~80.0μg·mL-1(r=0.9998)和新乌头碱在3.2~80.0μg·mL-1(r=0.9998)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58%)、101.1%(RSD=0.89%)和99.6%(RSD=0.35%)。结果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灵敏,可用于五味麝香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