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发病情况,肝癌的发病率是第6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4位最常见的原因。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到2030年,估计将有100多万人死于肝癌[1]。肝癌的5年生存率为18%,肝癌是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2]。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治疗肝癌和预防局部区域复发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的相对禁忌证较多,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基础疾病较多、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及肿瘤相关因素(肿瘤部位、肿瘤的分期)等,但肝癌手术后5年的复发率则高达70%[3]。复发的肝癌病灶通常涉及多肝段、多部位,甚至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再次手术难度极大。近年来,随着精准外科和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方式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精准、疗效确切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4]。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主要是通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的CT灌注参数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相应病理及血清学指标作对照,分析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理基础以及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9例肝纤维化患者、41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组行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血流量(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同时对MTT、PS与血清学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BF及HAF为逐渐升高,MTT在肝硬化组缩短;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S3组间HAF升高;肝硬化Child-PughA、B、C分级中BV、BF、HAF逐渐升高,MTT在Child C明显缩短,PS在Child C升高;S2、S3、Child A、Child B、Child C组中HAF、BV及BF值逐渐升高,MTT在Child C缩短而PS在Child C升高;对照组和Child-PughA、B、C分级中BV、BF、HAF逐渐升高,MTT缩短而PS升高;MTT与透明质酸负相关,PS与IV型胶原正相关。结论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BV、BF、HAF逐渐升高,MTT缩短,PS升高。MTT、PS可反映胶原沉积及微循环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用去炎松软膏外涂后加热供治疗局限性异位皮炎,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病例,按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研究所对异位皮炎的诊断标准确诊共166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内服复方苍术膏、外用甘草油治疗寻常性鱼鳞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8.3%,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王鹏辉 《陕西中医》1993,14(5):207-207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自拟抗银1号,加肤乐乳外用,与内服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各53例对比观察,两组间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3%、90.5%;49%、86.8%;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发率和副作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耳针加锌透入法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135例,疗效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技术测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相应病理对照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同时分析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分别对44例肝纤维化患者、49例肝硬化患者及46名正常对照者利用DWI(b=500s/mm2)技术进行ADC值测定,并与病理改变及CT灌注参数作对照研究。结果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ADC值降低;对照组、S2、S3组ADC值逐渐降低;Child-PughA、B、C分级组中ADC值无差别;肝纤维化不同分级与Child-PughA、B、C分级组中S3组ADC值降低而ChildC组ADC升高;对照组及肝纤维化组ADC值均与CT灌注参数间无相关性;肝硬化组ADC值与CT灌注参数(BV、BF)正相关。结论b值为500s/mm2时可显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ADC值降低,肝硬化患者ADC值较肝纤维化患者ADC值升高与肝血流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DMPA)治疗巧克力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巧克力囊肿患者均于月经第1~5d内首次臀部肌肉注射DMPA150mg,此后每间隔(90±7)d注射1次,半年为1疗程。采用B超测量用药前、后囊肿大小,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前患者囊肿直径平均为(4·31±1·02)cm;用药后囊肿直径为(1·02±1·32)cm,治疗前、后囊肿直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80%患者用药前有痛经,用药后痛经基本消失或得到缓解。月经异常或闭经是其主要不良反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MPA治疗巧克力囊肿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价廉、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不良生育和反复流产病因复杂。研究表明 ,夫妇中一方染色体畸变 ,是流产、死产、死胎及娩出先天畸形儿的重要细胞遗传学因素。我们自 1998~ 2 0 0 0年对 2 75对反复自然流产和不良生育夫妇进行了染色体分析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不良生育夫妇是指出生过死胎、畸形儿、智力低下儿的夫妇 ,共 10 3对。反复流产夫妇流产胎次范围 2~ 6胎 ,共 172对。1.2 方法 按常规方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 ,胰酶消化 ,进行G分带 ,Gimsa染色 ,进行常规染色体检查 ,每例计数 30个细胞 ,分析 3个以上核型 ,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