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5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是我国28本专业期刊中具有特色的一本,在2006年的评审中,是本专业仅次于中华放射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第二的期刊。这无疑是贵刊2006年取得的值得骄傲的成绩。当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与实践工作还放在“先进的”CT、MRI乃至超声与核医学领域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影像学及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力障碍的病人很多,但有关听力障碍,尤其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听觉传导通路耳蜗以及蜗后的病变均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耳蜗、蜗神经、蜗神经核以及听觉中枢.本文主要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学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的MRI表现,并与细胞遗传学相对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6例成人AML患者采用SE序列及快速反转恢复(STIR)序列冠状面扫描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骨髓MRI,患者骨髓标本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AML患者骨髓MRI表现按浸润范围分为5级,其中Ⅰ~Ⅲ级36例,缓解29(29/36)例;Ⅳ~Ⅴ级10例,缓解3例(P<0.05).依据MRC制定的染色体预后评价标准将AML分为好、中、差三组,各组缓解人数分别为:预后好组10例,均获缓解;预后较好组28例,缓解20例;预后差组8例,缓解2例.MRC不同预后的染色体核型变异在MRI骨髓分级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能反映AML骨髓浸润特征,MRI对AML病情的评估、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医学科学的发展规律,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需遵循所处时代的认识水平和共识.迄今人类对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认知仍远远不足,因此在医学实践中医师在相当程度上仍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和决策.这种对经验直觉有意和无意的依赖,造就了医学的“经验科学”属性.  相似文献   
5.
季倩  褚志强  沈文  祁吉 《山东医药》2008,48(9):22-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综合评价活体肾移植术前供肾状态的价值。方法活体肾移植供者23例,均施行开放式供肾摘取手术,术前全部供者均进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应用MPR、MIP、VR和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供肾血管、肾实质及收集系统情况,并将术前MSCT影像与术中所见对照,评价MSCT的准确性。结果23例供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影像,清晰显示了肾实质、肾血管及收集系统情况。MSCT所示与手术所见完全吻合。结论MSCT可以准确而全面地评价活体供肾的形态与功能,可作为活体肾移植前评价供肾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术前CT血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预估价值.方法 脾动脉盗血组(A组)及正常对照组(B组)各8例行CT血管成像.应用GE ADW4.2工作站,测量脾动脉盗血组和正常组病人肝移植术前肝动脉直径,脾动脉直径,肝脏体积,脾体积及其比值.使用SPSS 13统计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脾动脉盗血组和正常组脾动脉直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别(P=0.008,P<0.05);脾动脉与肝动脉的比值在统计学上亦有显著性差别(P=0.015,P<0.05);而肝动脉直径、脾体积、肝脏体积、脾体积/肝脏体积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P值分别为0.364,0.78,0.624,0.172,P>0.05).结论 脾动脉直径、脾动脉直径/肝动脉直径对术后是否发生盗血具有重要提示意义,并且脾动脉直径>7.5 mm、脾动脉直径/肝动脉直径>1.2提示发生盗血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及滑膜囊米粒体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及滑膜囊米粒体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1例行MR检查,1例行X线片、CT及MR检查.结果 滑膜米粒体的影像学表现:在T1WI上,米粒体呈等信号;相对骨骼肌,在T2WI及STIR图像上呈相对高信号;X线及CT表现无特异性,难以显示米粒体.结论 米粒体在磁共振上显示更佳,通过仔细分析,可以与慢性滑膜增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骨软骨瘤病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厚层与薄层重建图像测量肺密度的一致性.方法 本文收集60例健康查体常规胸部CT平扫阴性者数据,年龄21~71岁,按年龄分为21~40岁,41~60岁及60岁以上3组,各组男女各10例,年龄匹配.全部受检者扫描数据均做10 mm层厚及1.5 mm层厚重建,利用Siemens MMWP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Pulmo CT软件计算全肺、左肺、左上肺、左中肺、左下肺、右肺、右上肺、右中肺、右下肺、左肺核心、左肺外周、右肺核心、右肺外周各组的厚层及薄层平均肺CT密度值,以Delta=10 HU行H-A检验比较2种重建层厚图像所测结果的一致性,利用B-A 图观察其差异.结果 61岁以上组左肺核心及右肺核心2种层厚肺密度测量结果H-A检验P值分别为0.000 0、0.015 6,余部位及其余2组各部位H-A检验P值均>0.05,尚不能认为2种层厚重建图像所测平均肺密度值在Delta=10 HU 时具有一致性;B-A图显示3组的全肺平均差值分别为12.900 HU、13.650 HU、14.000 HU,3组中左中肺、右肺、右上肺、右中肺、左肺核心、右肺核心等部位2种结果平均差值均小于相应全肺的平均差值,61岁以上组左上肺平均差值也小于全肺,且差值的95%分布区间较小.结论 2种层厚重建图像所得结果在左中肺、右肺、右上肺、右中肺、左肺核心、右肺核心等部位差异小而且差异值分布范围小,可用这些部位的厚层图像估计肺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MSCT对鉴别颈部不同区域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搜集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40例,排除标准:甲状腺源性囊性病变、胸腺及支气管源性囊性病变、颈部实性病变(转移性或感染性淋巴结、神经源性肿瘤)的囊变、腮腺内的囊实性肿物、腮裂瘘.40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CT增强检查.CT检查参数如下:120 kV,260 mA,层厚5 mm,螺距1.375;增强检查延迟时间:动脉期25 s,静脉期60 s.结果 将领部囊性病变分为4个区域:腮腺区、中线区、颈侧区及颈后区.腮腺区囊肿包括2例第一腮裂囊肿和2例表皮样囊肿,第一腮裂囊肿位于腮腺内;表皮样囊肿1例位于腮腺内,1例位于腮腺外.中线区病变21例,17例为甲状舌管囊肿,占81.0%,13例病变位于舌骨水平,12例病变跨舌骨内外生长,累及会厌前间隙或口底;3例为会厌囊肿,1例为表皮样囊肿.12例颈侧区病变为4种类型的第二腮裂囊肿,10例位于左侧,Ⅱ型最常见,5例;Ⅰ、Ⅲ型各3例;Ⅳ型1例.颈后区病变包括2例淋巴管瘤和1例第三腮裂囊肿,前者位置较低,通常位于锁骨卜区,后者位置较高,位于中段颈部.结论 根据不同的解剖部位及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SCT可对颈部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SCT in differentiate cystic lesions in different cervical region. Methods Forty cases with cyst lesions in the neck which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in our study. The following diseases were excluded: cystic lesions from thyroid gland and thymus or bronchus, cystic changes of solid lesions ( necrotic lymph node) and cystic or solid lesions in the parotid gl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SCT scan on GE Lightspeed 16. The parameters were following: 120 kV,260 mA, thickness 5 mm, pitch 1. 375. The delay time for contrast enhanced CT was 25 seconds for arterial phase and 60 seconds for vein phase. Results Lesions were analyzed in 4 different cervical regions including parotid gland, midline, lateral cervix and posterior cervix. Among the lesions in parotid area,2 were first brachial cyst and the other 2 were epidermoid cyst. First brachial cyst occurred intraparotid gland and epidermoid cyst occurred intraparotid or extraparotid gland. Among the lesions in midline area, 17 cases were thyroglossal cysts,81.0% were in the level hyoid bone, 12 cases of thyroglossal cysts protruded at the preepiglottic space or oral base. Another kind of lesions in midline included 3 cases of epiglottic cysts and 1 epidermoid cyst in the lower level of the neck which involved infrasternal level. The 12 cases of second brachial cysts occurred in the lateral neck. Ten cases were in the left side. Type Ⅱ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and account for 5 cases among all of second brachial cysts. Type Ⅰ and type Ⅱ were running up,accounting 3 cases respectively. Type Ⅳ account for 1 case. Two cases with lymphangioma and 1 case with third brachial cyst located at the posterior neck.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and typical imaging appearance, MSCT can d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cystic lesions in the different area of neck.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股骨假体柄安放角度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颈部拉/压应力分布的影响,预测骨折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髋关节表面置换选取最适股骨假体柄安放角度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采集正常成人髋关节数据,建立安放角度为120°、125°、130°、135°、140°、145°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所有模型施加关节及肌肉载荷,观察不同模型间股骨头颈结构中的中性层位置、拉/压应力区范围,并统计超过屈服应力的节点比例。结果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随股骨假体柄安放角度增加,中性层的位置发生变化,拉应力区范围逐渐减少。当股骨金属假体柄安放角为135°~145°时,这种变化趋势不明显,并且股骨金属假体下松质骨及股骨颈皮质骨没有超过屈服应力的节点存在,股骨颈松质骨内超过屈服应力的节点比例数均未超过0.3%;随着假体柄安放角度的减小,股骨头颈部皮质骨、松质骨均存在超过屈服应力的节点,且该节点比例明显增加。结论骨质正常时进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假体柄安放角度在135°~145°间可降低骨折的危险性,140°为其最适安放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