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医院内外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的情况下 ,临床迫切要求各医院微生物室能提高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的水平。由于新的抗生素广泛使用 ,各个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不断在发生变化 ,常导致治疗失败 ,感染复发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昂贵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时间。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能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 oniae)及大肠埃希菌 (Es.Col.)菌株和其他具有临床意义的耐药菌株 ,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开发新型、稳定、高效的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广谱β-…  相似文献   
2.
3.
4.
静脉输注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给药快、剂量准、见效快等优点.小儿病人尤其是婴幼儿,难以口服给药,因拒绝服药或是服药时呕吐造成药物浪费、用药剂量不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因此静脉输注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尤为重要.但婴幼儿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做各种治疗时又不配合,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很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和缺陷.我院门诊每天输液量达到300多人,其中80%是婴幼儿,通过我们长时间地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减少护患纠纷的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对我科2006年-2010年出现的18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及其相关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株大肠埃希菌,作阻内酰胺酶测定、药物敏感试验、质粒DNA转化和DNA印迹试验。结果7株大肠埃希菌,经E—test法检测,均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质粒DNA电泳图谱显示7株大肠埃希菌均含有TEM型耐药质粒;通过大肠埃希菌质粒DNA和染色体DNA印迹试验证明7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由质粒介导或由质粒与染色体共同介导。结论第一株大肠埃希菌芦内酰胺酶单纯由质粒介导,第2~7株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由质粒和染色体共同介导。由质粒与染色体双重介导的肛内酰胺酶增强了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7.
<正>病源微生物对抗生素耐药的加速发展给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带来了严重威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最常用抗菌药物[1],对于传统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  相似文献   
8.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多种耐药机制中,产生β内酰胺酶(BLA)是细菌对BLA类抗生素耐药最主要的机制。为此,我们对患多发性肝脓肿的一例患者进行了追踪分析,在其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从肝脓肿穿刺液和血培养液中分离出有代表性的7株大肠埃希菌,对它们形成耐药的环境、发生突变的途径和产生突变的类型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将我院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GCS评分4~8分)患者随机分为生态营养组和普通膳食组各21例,生态营养组于早期(术后12 h)开始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30 m l温水胃管注入,3次/d,同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普通膳食组于早期(术后12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结果:生态营养组支持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症状性腹胀、腹泻和拒食等)明显少于普通膳食组(P<0.05,P<0.01),粪便中S-IgA的含量较普通膳食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给予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护理,可更有效保护胃肠黏膜,促进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致病大肠埃希菌AmpC酶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中对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菌株采用三维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对AmpC酶进行确证试验。结果临床分离筛选的10株耐头孢西丁大肠埃希菌中采用三维试验和PCR基因扩增后1株被确证为AmpC酶菌株。结论耐头孢西丁的革兰阴性菌需要作AmpC酶试验或PCR基因扩增进行确证,准确AmpC酶检测结果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