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是一种新出现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 ,对于其病原学、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以及长期预后等知之甚少。SARS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探讨其证候影响因素 ,了解其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 ,可为中医学运用温病理论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分为3类:第1类含巯基,代表药有卡托普利(captopril)等;第2类含磷酸基,代表药有福辛普利(fosinopril)等;第3类含羧酸基代表药有依那普利(enalapril)、赖诺普利(linsinopril)、苯那普利(benazepril)等"而AT1R(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拮抗剂由于在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已引起医药界关注,目前已上市药物主要有二苯四咪唑代表药氯沙坦(losartan)、伊贝沙坦(irbesartan)等,非二苯四咪唑代表药依普沙坦(eprosartan),非杂环类代表药缬沙坦(valsartan)等.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在 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有着显著的疗效。但由于许多临床诊疗方法、 方案和技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研究,影响了其推 广应用和对外交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0年  相似文献   
4.
中医临床辨证模式演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而辨证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立法处方、治疗疾病的依据. 早在<内经>中就有丰富的辨证学内容.<素问·五脏生成>中指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并以病机十九条为例,阐发了审查病机的具体方法.辨证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形成的各种辨证方法都是源于<内经>的理论."辨证"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序>,自东汉·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以来,逐渐形成了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经络等辨证方法,构建了辨证体系和模式.八纲辨证作为将哲学范畴应用于中医理论构建的成功典范,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总体上反映了证候的部位和性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对病位辨别的具体深化,其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在"空间"位置上辨别病位;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而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则是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具体病因、病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康健数据库中有关他汀类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ate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9 084例患者。研究包含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使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0,95%CI(1.23,3.25),P=0.005];并且他汀类药物高剂量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1.84,95%CI(1.04,3.27),P=0.04]。结论: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风险,且高剂量较易发生肝功能异常,临床应谨慎用药。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密集成群的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常伴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一般很少双侧发病,亦少有复发。本病根据病情表现可分为:无疹性、顿挫性、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泛发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既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也可引起面神经炎(面瘫)、三叉神经痛、内脏带状疱疹等疾病,甚至导致失明、耳聋、死亡等严重临床事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以上者。临床证实,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为2~3周。  相似文献   
7.
"毫火针"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初步探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推广一种新的火针代替疗法。方法:“毫火针”治疗36例带状疱疹患者,记录其疗效、操作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毫火针”法治愈13人,有效18人,总有效率86.11%;烧针时间为1.71&#177;0.23s,整个操作时间为2.30&#177;0.33s;弯针时的针刺次数为24.78&#177;5.59次;无滞针、断针、感染、晕针等不良事件记录。结论:按照规范进行毫火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科学院姚乃礼教授善治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杂症,对内科疾病多从肝脾失调辨证,善用调和肝脾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映辉  文晓蓉 《西部医学》2005,17(3):249-250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类型及肠套叠的低频、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小儿肠套叠的类型及声像图表现,其中有10例先后采用低频及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肠套叠的病理原因29例中继发性肠套叠5例。为良性、恶性肿瘤及炎症肠套叠的类型以回结型最多。“油炸面圈征”或”靶环征”是肠套叠的特征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可发现更细微的病变,本组1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查,3例发现系膜淋巴结长大。结论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是诊断肠套叠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随机设立康复对照组,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针刺组治愈率31.7%,有效率61.6%,总有效率9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起效快,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针刺组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球麻组,根据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针刺组治愈率25.0%,有效率60.0%,总有效率85.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