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1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穿刺术后头痛与卧床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术后平卧时间30min、2h对头痛的影响。方法对794例具有腰椎穿刺术适应证而无禁忌证并排除有关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30min组、2h组。分别观察术后头痛发生率。结果30min组头痛发生率为(8/460)1.74%,2h组为(7/334)2.10%,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说明腰穿后卧床时间长短(30min~2h),对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无影响,可缩短至30min,没有必要卧床2h,更没有必要卧床4~6h。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脑梗死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方法(PCR-RFLP),分析15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其中ACL阳性36例,ACL阴性114例]的基因型,并以9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1) ACL阳性率在观察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为38.67% (116/300),高于对照组的29.17%(56/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ACL阳性脑梗死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为52.78%(38 /72),明显高于ACL阴性脑梗死的34.21%(78 /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QB1* 0303等位基因频率与ACL阳性率呈正相关,相对危险率(RR)值为2.15(P=0.00).结论 DQB1*0303可能是ACL阳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磁敏感成像对12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检查,22例被发现存在脑微出血,其中4例合并房颤,均予以阿司匹林片200mg/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治疗。104例未发现脑微出血患者予以阿司匹林片200mg/天、阿托伐他汀20mg/天;其中24例合并房颤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一日两次。2周后观察出血性脑梗死的例数。结果治疗2周后,126例患者6例出现脑梗死后出血,占总病例数的4.7%,22例脑微出血者中1例出现脑梗死后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可依据磁敏感成像检查是否存在微出血,存在微出血者慎用抗凝或溶栓治疗,可降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运用显微手术治疗9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疗效和复发影响因素。结果所选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全切74例,占77.1%,次全切19例,占19.8%,部分切除3例,占3.1%;出院时恢复良好57例(59.4%),基本好转26例(27.1%),显效8例(8.3%),进步5例(5.2%),无1例死亡;随访1~3年,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恢复正常者58例,占60.4%,38例复发,其中19例再次手术,死亡3例(非手术死亡),15例拒绝再次手术,死亡6例;低级别胶质瘤复发的发生率为15.4%,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发生率为29.2%,明显低于大于40岁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的复发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次全切、部分切除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使手术疗效大大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且术后的复发率与肿瘤组织分型、年龄、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地市级医院缩短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进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的实践及成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403例。本院于2018年4月1日启动流程优化项目,以该时间为界,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为改进前,共有患者166例;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为改进后,共有患者237例。分析项目启动前后溶栓患者的各项数据,应用MiniTab软件进行流程能力分析,经过鱼骨图、快赢措施和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多种方式的整改优化,通过比较项目启动前后12个月的溶栓DNT差异探讨本院2018年4月1日启动的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优化中的成效。结果项目实施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年DNT中位时间由改进前的47.5(31,48)min缩短至改进后的38(40,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缩短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DNT,值得在地市级医院的卒中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0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强对交通事故所致的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TBDAI)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现对我院1995年1月-2002年2月收治的106例TB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步骤,血小板只有活化后才能发生黏附、聚集、释放等生物学行为,从而成为疾病继续发展的基础。活化血小板与静息血小板相比,其表面糖蛋白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PAC-1和CD62P。有资料表明血小板活化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笔者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葛根素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的变化,以探讨该药在急性脑梗死防治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梗阻是结肠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处理意见仍不一致,尤其低位结肠梗阻,手术方式尚有争议。1992-1999年,我院收治因结肠癌致肠梗阻56例。现就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 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1-80岁,平均55岁,其中≤40岁7例,40-60岁19例,≥60岁30例。肿瘤部位:回盲部9例,升结肠13例,肝曲11例,横结肠4例,脾曲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及血清NSE,S100B的影响。方法脑外伤病人131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77例)接受常规联合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天,14天,30天给予格拉斯哥损伤评分(GCS);于治疗前和治疗14天和30天检测病人血清中NSE和S100B水平;治疗90天和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病人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天,14天,30天后,观察组病人的GCS评分较治疗前时升高(P0.05);治疗14天,30天后,观察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NSE和S100B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天,30天后,两组血清中NSE和S100B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病人的NSE和S100B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天和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病人GOS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重度颅脑外伤病人的短期和长期预后,降低病人外周血中NSE和S100B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