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观察周细胞的形态特点及确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部位的应用。方法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检测乳腺癌中 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 :周细胞紧贴内皮细胞外侧 ,周细胞胞质中可见散布大量圆形黑色颗粒 ,而内皮细胞中见不到这些黑色颗粒。结论 :免疫电镜技术可作为蛋白精确定位的有效手段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可作为周细跑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利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通过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 ,探讨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展过程中作用机理。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正常对照组 (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 ( M1)大鼠视网膜均无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阳性表达 ;2糖尿病 3个月组 ( M3 )未见 VEGF m RNA表达 ,而在内核层及节细胞层有 VEGF蛋白表达阳性 ( 34%) ,此表达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FAP)染色阳性细胞相同 ;3糖尿病 5个月组 ( M5) VEGF m RNA表达阳性率为 67%,表达位于视网膜各层 ,内界膜中的表达与 GFAP免疫组化阳性分布相同 ,VEGF蛋白质表达强阳性 ( 89%) ,主要位于内核层、节细胞层的细胞及血管上。结论 :VEGF在 STZ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病程相关 ,而且 VEGF的产生存在着自分泌和旁分泌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应用改良的Transwell侵袭小室技术,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细胞条件诱导液对其体外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ercoll(1.073g/ml)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Transwell侵袭小室技术结合LSCM,实时监测MSCs在Matrigel与VEGF/内皮细胞条件诱导液构成的内皮细胞生长微环境中的运动迁移情况。结果:经Percoll分离、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细胞纯度可达95%左右;VEGF组迁移的深度虽高于对照组(P〈0.05),但迁移至聚碳酸脂膜下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细胞条件诱导液促进MSCs的迁移,在Matrigel内迁移的深度及迁移至聚碳酸脂膜下的细胞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与Transwell侵袭小室技术的结合,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后者进行观察,使该实验得到改良;利用内皮细胞条件诱导液与Matrigel模拟体外内皮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并从空间上观测了MSCs穿越人工基底膜的情况,为MSCs向内皮细胞体外诱导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肺小细胞癌患者术前诊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细胞学涂片观察.结果:通过细胞学涂片识别肺小细胞癌.结论:通过细胞学诊断增加肺小细胞癌术前诊断精确率,提高肺小细胞癌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是指在抑郁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躯体症状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抑郁症的特征性表现,如心悸、胸闷、口干、出汗、乏力、四肢疼痛、头晕头痛、腹部不适等。单用抗抑郁剂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国外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可以促进抗抑郁药的作用。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用赛乐特联合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病人2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巴戟天寡糖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使用舍曲林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10周后HAMD评分(23.42±6.91)分、(17.81±8.57)分优于对照组的(30.97±8.44)分和(22.82±10.98)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巴戟天寡糖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周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TGF-β蛋白的表达。 结果 AGEs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增殖;并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能促进周细胞TGF-β蛋白的表达。 结论 AGEs可通过抑制周细胞增殖,促进周细胞的凋亡而导致周细胞数量的减少;并可能促进周细胞分泌TGF-β而进一步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0-2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异性血管抑制剂-TNP470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抑制剂-TNP470,抑制鼠S-180移植实体瘤的生长,来探讨TNP470对实验性肿瘤的治疗作用,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肿瘤间质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TNP470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肿瘤间质血管的密度降低,使肿瘤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下。结论:血管抑制剂-TNP470能够较好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前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带有VEGF165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人的已排除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新鲜骨髓(自愿提供),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培养至增殖接近融合状态时,单克隆培养法分离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DH5α中复制扩增和提取,纯化、克隆pcDNA3.0-VEGF165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变化j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情况,并设质粒空载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 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1周后,造血细胞消失,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梭形外观,有粗大的细胞突起伸出。2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梭形突起变长,排列有明显的方向性,细胞排列成旋涡状、网状、辐射状。流式细胞术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CD44、CD29阳性,CD34、CD31、CD45阴性。VEGF165诱导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降低,CD31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用FITC标记后的VEGF抗体使细胞显现绿色荧光,用cy3标记的CD31抗体使细胞显现了红色荧光。 结论: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变,CD31表达率明显增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这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王心蕊  王越晖  辛颖  倪劲松  石博  吴家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294-3295,F003
目的:研究高糖对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及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悬浮法原代培养兔视网膜:Muller细胞,用细胞化学、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高糖条件(50mmol/L)下Muller细胞超徽结构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肥大,胞质丰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胞质内可见鲜紫红色颗粒。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直径8~10nm);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阳性。八因子相关抗原阴性。高糖条件下可见Muller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核内常染色质增多。染色质凝结、边聚。胞质深染,可见高度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及空泡状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星空泡状。胞质内可见残余体。细胞表面的徽绒毛减少,变钝。结论:细胞长时间暴露于高糖环境中,可使细胞器受损而导致Muller细胞功能下降。Muller细胞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