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在体外癌变不同阶段表达的差异蛋白质。方法:以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为对象,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分离和分析不同阶段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质点,采用LC-MS/MS质谱分析系统鉴定差异蛋白质点,采用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将已知差异蛋白质进行分类。结果: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PDQuest,得到差异蛋白质点54个,采用LC-MS/MS质谱鉴定后,共得到候选差异蛋白质45个。根据Gene Ontology Annotation分类,按细胞组成分布最多的差异蛋白质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按分子功能分布最多的是磷酸酶活性、催化活性、结构分子功能和钙离子结合功能,按生物过程分布最多的是代谢过程、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黏附与运动。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中的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能够很好分离和鉴定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中不同阶段细胞的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并分析苯丙芘诱导的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在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方法:使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一株永生化细胞系,以及经过苯丙芘诱导而逐步产生的具有成瘤性的肿瘤细胞系【首代成瘤细胞(HB-56P)及典型鳞状细胞癌细胞(HB-94P)】,通过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检测在永生化细胞(HIOEC)向成瘤细胞转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使用GenSpring7.0进行标准化及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Venn图分析差异基因在癌变不同阶段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GO术语进行注释。对部分基因使用实时定量PCR在细胞系中进行了验证。结果:在HIOEC向HB-94P转化过程中,共有883条差异基因,大部分集中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大分子代谢、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具有过渡金属离子结合能力、腺核苷酸结合能力及激酶活性。其蛋白产物主要是膜结合蛋白,位于核内或细胞骨架。IGFBP3、S100A8、MAP2K、KRT6B、GDF15和MET的表达基本符合芯片结果。结论:本研究检测了苯丙芘相关口腔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为苯丙芘相关的口腔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浓度唑来膦酸对体外分离的健康人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来源于健康人下颌骨的成骨细胞,取P3代成骨细胞,用1 μmol/L、5 μmol/L唑来膦酸分别处理,不加药组为空白对照。以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ALP染色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OPN和Runx2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OPN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唑来膦酸处理后的成骨细胞增殖减慢,5 μmol/L处理组较1 μmol/L组增殖更慢。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百分比显著上升。1 μmol/L及5 μmol/L唑来膦酸处理后的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药物处理后的成骨相关基因ALP、OPN和Runx2的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OP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高浓度唑来膦酸抑制来源于人下颌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促进其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4.
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是上皮细胞在特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它在上皮性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肿瘤发生过程中,转录因子Snail、Slug、Twist等常可引发EMT,促使肿瘤的侵袭与转移。Snail、Slug和Twist在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尤其在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EMT的概念、特征以及Snail、Slug和Twist的基因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等,特别对其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诱导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细胞恶性转化,建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方法通过化学致癌剂苯并芘[B(a)P]体外诱导HIOEC细胞,逐步筛选到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IOEC-B(a)P。通过微分干涉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及裸小鼠异体皮下成瘤的实验鉴定HIOEC-B(a)P细胞的恶性表型。结果①HIOEC细胞在B(a)P诱导培养后可以在正常生理钙离子浓度、含胎牛血清培养液中生长;②细胞在诱导过程中形态多变,最后稳定为多角形铺路石样上皮细胞;③第93代HIOEC-B(a)P细胞开始具备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④HIOEC—B(a)P第55代细胞在裸小鼠皮下首次形成角化团块,第69代细胞形成分化较好的典型鳞状细胞癌,第74代、第96代细胞均形成与临床病理相似的Ⅰ~Ⅱ级鳞状细胞癌。结论生物因素合并化学致癌因素B(a)P可以诱导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为进一步研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多因素、多步骤癌变机制提供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bB-3结合蛋白ebp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Tca 8113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筛选erbB-2/erbB-3双阳性的口腔鳞状细胞癌Tca 8113细胞系;转染pcDNA3.1-ebp1质粒至Tca 8113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ebp1的转录水平;通过细胞生长曲线、3H-TdR摄入量以及集落形成率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 Tca 8113细胞同时表达erbB-2/erbB-3;RT-PCR显示转染后细胞中ebp1转录水平明显升高;Tca 8113-ebp1细胞生长曲线平缓,生长减慢;3H-TdR摄入量明显减少,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结论 ebp1在体外能显著抑制Tca 8113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 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的上皮-间叶变(EMT),以及发生EMT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HPV16 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桥粒形成情况; RT-PCR比较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HIOEC细胞中β-caten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wnt-4、wnt-5a、snail基因的转录情况;免疫组化检测HIOEC细胞中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ctin 细胞骨架的改变.结果 HIOEC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改变,细胞分散生长;RT-PCR结果显示HIOEC细胞E-cadherin、wnt-4转录水平下调, wnt-5a转录水平上调,β-catenin、snail基因无明显改变.HIOEC细胞共表达CK和Vim.Actin细胞骨架在HIOEC细胞中更显丰富,呈束排列.结论 HPV16 E6/E7永生化口腔上皮HIOEC细胞发生上皮-间叶变,细胞表现间叶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ErbB-3结合蛋白-ebp1对ACC-M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rbB-3结合蛋白-ebp1对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生长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筛选到erbB-2/erbB-3双阳性的ACC—M细胞系;转染pcDNA3.1-ebp1质粒至ACC—M细胞,G418筛选被转染的阳性细胞;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ebp1的转录水平;细胞生长曲线及^3H—TdR摄入法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ACC—M细胞同时表达erbB-2/erbB-3;RT—PCR显示转染后细胞中ebp1转录水平明显升高;ACC—M—ebp1细胞生长曲线平缓,生长减慢,^3H—TdR摄入量明显减少,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结论:ebp1在体外能显著抑制ACC—M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涎腺原发恶性肌上皮瘤19例的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涎腺多结节形态原发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特征。方法 光镜观察19例涎腺多结节形态原发恶性肌上皮瘤的组织学、细胞学结构,其中11例做Calpon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细胞角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检测,3例做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肿瘤上皮巢呈多结节生长,中央常伴坏死,肿瘤侵袭周围组织,细胞有异形,肿瘤细胞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型,有较多肿瘤性基质形成。肌上皮性标记及部分细胞角蛋白、PCNA标记阳性。电镜下见肿瘤细胞内有肌微丝。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均支持肿瘤为肌上皮来源及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舌鳞状细胞癌对顺铂(CDDP)耐药细胞系(Tca8113/CDDP)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脂质体将cyclin D1正义、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分别导入Tca8113/CDDP细胞内.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系和耐药细胞系体外生长增殖情况及对顺铂的敏感性.将被转染的细胞及Tca8113/CDDP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共18只,每组6只.给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观察移植瘤体积变化,绘制生长曲线;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转导mRNA 3'cyclin D1反义寡核苷酸的Tca8113/CDDP细胞在动物体内外生长明显受到顺铂的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达74%(P<0.05),移植瘤重量较对照组和转导正义寡核苷酸序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可见反义寡核苷酸组移植瘤坏死明显.结论cyclin D1基因的反义调控联合顺铂能抑制Tca8113/CDDP细胞的生长能力及体内移植瘤的生长.研究结果提示:抑制cyclin D1可能增加口腔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