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鳞癌约占80%以上。博莱霉素(BLM)作为治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主要药物之一,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它对鳞癌的疗效方面,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高压氧(HBO)合并放疗或与化学抗癌药物联合应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根据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以 BLM 为主,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高压氧—化学抗癌药物在口腔颌面部鳞癌治疗中的应用。一、高压氧-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1.对肿瘤细胞核酸的影响:Ishida 等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CRF154和加热对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放射增敏的作用。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作为实验模型,用新抗癌药ICRF154在乏氧条件下研究该药的放射增敏性以及加热对放射的增敏效应。结果在0.2mmol/L浓度和2个小时作用时间下,ICRF154对ACC-2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22、放射后加热43℃,30分钟对ACC-2细胞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增敏比为1.51。用上述浓度和作用时间ICRF154,作用于ACC-2细胞后进行照射,照华后即行加热43℃,30分钟,增敏比为1.67,表明ICRF154和加热的放射增敏作用有加成效应。结论ICRF154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拓扑异构酶Ⅱ,从而抑制DNA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诱导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细胞恶性转化,建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癌变模型。方法通过化学致癌剂苯并芘[B(a)P]体外诱导HIOEC细胞,逐步筛选到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IOEC-B(a)P。通过微分干涉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及裸小鼠异体皮下成瘤的实验鉴定HIOEC-B(a)P细胞的恶性表型。结果①HIOEC细胞在B(a)P诱导培养后可以在正常生理钙离子浓度、含胎牛血清培养液中生长;②细胞在诱导过程中形态多变,最后稳定为多角形铺路石样上皮细胞;③第93代HIOEC-B(a)P细胞开始具备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④HIOEC—B(a)P第55代细胞在裸小鼠皮下首次形成角化团块,第69代细胞形成分化较好的典型鳞状细胞癌,第74代、第96代细胞均形成与临床病理相似的Ⅰ~Ⅱ级鳞状细胞癌。结论生物因素合并化学致癌因素B(a)P可以诱导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为进一步研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多因素、多步骤癌变机制提供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颌面部骨肉瘤61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江  何荣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6):444-446,C002
目的 探讨颌面部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61例颌面部骨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观察及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之比1.26:1,平均年龄39.8岁,上颌骨占32.8%,下颌骨占57.4%。成骨细胞型占55.7%,成软骨细胞型占16.4%,成纤维细胞型占21.3%。各型骨肉瘤的共同组织学特点为恶性肿瘤细胞直接成骨。肿瘤复发率39.1%,肺转移率8.7%。结论 颌面部骨肉瘤最常见于下颌骨,性别无明显差异,好发年龄段较长骨骨肉瘤提高10余岁。组织学分型上以成骨细胞型为主。肿瘤复发率较高,远处转移率较低,生物学行为较长骨骨肉瘤为好。  相似文献   
5.
链球菌722制剂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直接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报告了链球菌722制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直接作用的观察,结果表明,虽然癌细胞在0.2~1.0KE/ml浓度持续作用下,丧失了集落形成的能力,镜下连续观察见细胞生长抑制;抽去722后细胞立即恢复原生长速度增殖。在荷人舌癌裸小鼠的瘤内、瘤周和腹腔内注射,由于裸小鼠先天缺乏T细胞免疫功能,均未见移植瘤缩小。提示:722对癌细胞的直接作用是暂时和可逆的,其抗癌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机体  相似文献   
6.
Tca8113细胞系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耐顺铂(CDDP)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CDDP,对其耐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间歇性加药,逐步递增剂量,体外连续透导培养方法,获得Tca8113耐药细胞,采用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免疫组化法对细胞增增时间、裸鼠成瘤性、化疗药敏感性,P-gp和GST-π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初步建成耐CCDP的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CDDP),其耐CDDP浓度为10μmol/L。该细胞同时对卫猛(Vm-26)、博来霉素(BLM)、长春地辛、(VDS)、表阿霉素(E-ADM)、泰素(Taxol)等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连续传代1月后,倍增时间从29.9h降至16.7h,具有裸鼠成瘤性,瘤体倍增加速。CDDP作用Tca8113细胞后,电泳显示有凋亡细胞特有的“梯状”条带,耐药细胞Tca8113/CDDP则无。P-gp(P-糖蛋白)及GST-π表达量升高,表明MDR-1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CDDP能致Tca8113细胞耐药性。Tca8113/CDDP细胞系具有多药耐药特性,GSH/GST解毒系统可能与Tca8113/CDDP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门课题。如何获取有效足量,而且来源容易的抗瘤活性细胞是一关键性问题。由口腔内癌瘤制取TIL细胞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肿瘤体积较小,该得到治疗数量级的TIL较困难;二是口腔内肿瘤处在一个非无菌环境,制取的TIL细胞易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比较同一患者的肿瘤引流区的淋巴结细胞与LAK细胞体外抗瘤活性,为TIL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根据。结果表明TIL对Tca8113细胞表现明显的杀伤作用,TIL与LAK细胞组比较,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  相似文献   
8.
全国头颈肿瘤外科第三届学术会议于1991年5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市国际交流中心举行。这是继1988年1月天津第二届学术交流会后又一次全国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有关学科同道们共聚一堂的盛会。这次大会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直接主持召开的。会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内蒙和台湾省外)以及荷兰和日本的代表共计351名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毫米波联合放射对Tca8113细胞集落形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低功率密度毫米波联合^60Co γ射线辐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悬液,3周后观察细胞集落形成抑制率,24h后行电镜检查。结果 各实验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有显著下降(P<0.001);集落形成抑制率高功率密度组高于低功率密度组(P<0.05或P<0.01);长照射时间组高于短时间照射组(P<0.05);先后放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高于单纯毫米波照射组和单纯放射组(P<0.001或P<0.05)。扫描及透射电镜下分别见细胞表面损伤性改变,内部结构退行性变化。高功率密度组改变程度较低功率密度组严重。结论 毫米波辐射能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并造成细胞表面形态及内部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体外掺入舌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在肿瘤增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用80LgPml的BrdU或碘脱氧尿嘧啶核苷(IdU)体外掺入Tca8113细胞或舌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比较;相同孵育时间的细胞与流式细胞术(FCM)定量S期细胞数比较。结果:BrdU标记细胞核大浑圆,呈散在或姊妹细胞分布,子代细胞染色稍淡。BrdU或IdU掺入和PCNA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5)。FCM测定的S期细胞数显著多于 BrdU掺入的细胞数(P<01001)。结论:BrdU标记可用于细胞增殖研究,其应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