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观察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6)。治疗组患者以予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经络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以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生活质量,测量寰枢轴线差值。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寰枢轴线差值均减小(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寰枢轴线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椎短杠杆推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源性颈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经络推拿,且能较好地改善寰枢椎不对称性,但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方面与经络推拿相同。  相似文献   
2.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和rhTNF-α(100 u/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增高(P<0.05)。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P<0.01),其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P<0.01)。患者DC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P<0.01)。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细胞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常规参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0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急性肝炎(AH)组、慢性肝炎(CH)组、肝炎肝硬化(LC)组和重型肝炎(SH)组,对照组由16名健康人组成。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麴仪检测所有被测试者的血常规参数,并同期对其中179例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其脾脏的长径(SPL)及厚度(SPT),研究上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H组、LC组和SH组患者的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H组、LC组的MCV显著高于对照组,MPV和PDW在各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RDW与其HA、LN、SPT、SPL成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RDW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平安教授治疗顽咳用药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安教授素倡医药并重,以用药精当见长。余随师出诊多日,颇有所得。现将其治疗顽固性咳嗽用药经验总结如下。1麻黄配杏仁:开肺气、解郁闭。《内经》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干肺则呛而咳,故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顽咳久...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汤伟  汪晓莺  朱俊  周跃  沈轶瑶  蒋道荣 《江苏医药》2003,29(6):401-403,F00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的状况。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0U/m1)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1)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出DCs。在显微镜下观察DCs生长状况,并采用直接计数法以了解DCs的增殖速度。采用LDH法检测DCs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能力。以MTT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通过诱导培养所产生的DCs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群;慢性乙肝患者的DCs的增殖速度与正常人DCs无显著性差异,但细胞发育不良。慢性乙肝患者的DCs诱导CTL杀伤作用的能力明显弱于正常人;并且在经过体外培养3、6、9天后,慢性乙肝患者的DCs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均显著低于同培养时段的正常人DCs。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DCs不仅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而且发育不良、功能低下。这可能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抗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曹传德  赵一民  汤伟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94-1594
目的研究提高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疗效,探讨研究细附黄汤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以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细辛、附子、麻黄汤治疗;对照组60例,以口服雷公滕等西药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2%)及总有效率(9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细附黄汤温经散寒,助阳解表,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邵湘宁教授在研究生指导、带教、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培养理念主要体现在因材施教、规划培养周期、更新培养观念等方面;尤其强调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并结合低频振幅分数(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ation,f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来探讨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是否存在某些脑功能上的异常,从而为躯体症状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信息.材料与方法45例右利手SSD患者和43名右利手健康对照组参与静息态磁共振扫描,fALFF和DC分析探测SSD患者静息态下自发性脑活动上的特征.SPM12软件用于磁共振数据的分析,组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fALFF和DC统计阈值为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经过family wise error(FWE)校正,P<0.05,且大于10个体素的团块将被报道.结果静息态脑功能结果显示SSD患者在边缘叶、丘脑处(t=4.91)fALFF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SD患者在额叶、扣带回(t=5.20)的D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这些异常的区域可能与SSD的发病机理有关,这些区域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个体情绪处理、自我感觉和身体知觉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33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椎基底动脉分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8例、6例、9例、10例。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29例,直接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影像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在神经导航指引下行开颅动脉瘤灼闭手术1例,1例因血管内栓塞治疗失败未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2例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1 d 患者再出血死亡,1例栓塞未成功又未行手术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余30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多数手术治疗难度大,应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