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露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6):102-102,105
目的 介绍用VB开发英语听力教材的一种方法.方法 用TTS控件,实现英文文本自动朗读.结果 用VB技术开发适宜各类英语学习者所需的不同的英语听力教材,以达到英语听力能力的逐步提高.结论 用VB技术开发自己所需的英语听力教材,方法简单易用且读音标准.  相似文献   
2.
虾类和蟹类过敏原的交叉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虾类和蟹类过敏原交叉反应性,探讨其在食物过敏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DS-PAGE分析虾蟹的蛋白组分,Westernblot分析其过敏原组分,Westernblot和ELISA抑制试验研究虾类和蟹类的过敏原交叉反应性。结果:虾类、蟹类过敏原蛋白组分相似性与其种属关系相关,相对分子量(Mr)在20000、36000、38000、44000、68000、75000、85000处具有相同条带;Mr为36000的蛋白是虾的主要过敏原,胁为36000、66000、85000的蛋白是蟹的主要过敏原;青蟹蛋白和日本沼虾蛋白对其余虾蟹过敏原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抑制物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结论:虾类和蟹类过敏原有相似性,其中Mr在36000处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3.
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敏肥大细胞组胺释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小鼠致敏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率,探讨食品过敏原鉴定与评价方法。方法以河虾蛋白和鸡卵清蛋白,氢氧化铝佐剂免疫Balb/c小鼠,建立IgE高反应性食物过敏动物模型。间接ELISA测定激发后第7,14,21天血清中过敏原sIgE水平;并在激发后第14天分离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过敏原体外激发,荧光光度法检测组胺释放量,计算释放率,Student’s统计分析显著性意义。结果①模型组小鼠血清sIgE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在过敏原激发后第14天sIgE效价最高,河虾和鸡卵清蛋白组分别达到1/6400和1/3200。②鸡卵清蛋白组定向组胺释放率达60.75%;河虾组腹腔或皮下免疫分别达到71.53%和88.48%,所有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小鼠过敏模型,检测食品过敏原体外激发组胺释放率可能成为食品过敏原鉴定与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症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人组48例,正常组30例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病人组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有不同程度增高,阳性率依次为虾37.5%、蟹20.8%、鳕鱼10.5%、蘑菇10.5%、鸡蛋8.3%、牛肉8.3%、花生6.2%、牛奶4.7%、大豆2.1%,鸡肉、猪肉、大米均为0;正常组仅虾、牛肉特异性IgE轻度增高,阳性率为6.7%、3.3%,其余阴性。结论 食物过敏症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升高明显,采用ELISA检测法阳性率高,提示对临床确诊与防治食物过敏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露甜  向军俭 《广东医学》2006,27(12):1916-1917
过敏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对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仍不完善,了解过敏症的免疫机制,寻求有价值的抗过敏药物具有重要意义。1过敏症的免疫机制1·1特异性IgE是I型过敏反应的关键分子I型过敏反应的特征是IgE生成量异常增多,并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过敏活性介质,引发过敏症。而特异性IgE的上调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1],B细胞IgE生成具有T细胞依赖性,由过敏原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诱导和调节[2]。其中IL-4,IL-5,IL-6和TNF-α促进IgE合成,而IFN-γ,IFN-,αTGF-β抑制Ig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血浆浓度和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6例鼻咽癌患者血液标本,35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对照。所有标本均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uPA和PAI-1的血浆浓度,微量法提取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分析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组血浆uPA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血浆PAI-1浓度显著降低(P<0.05),上述效应和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AI-1启动子区4G和5G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和血浆uPA浓度呈正相关,与PAI-1浓度呈负相关;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鼻咽癌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院自创选择性肠段切除结-直或结-乙吻合的方法,术后并配合中医药、针灸、心理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惠城区部分市售食品的微生物学质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惠城区市售食品的卫生状况。方法:于2005年1月~5月对惠城区6类食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6类食品(饮料、凉拌菜、糕点、灌肠类、酱卤肉类、果脯)的超标率分别为7.70%、47.06%、13.34%、11.11%、40.00%、6.25%。除饮料和果脯外其余食品均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6.12%。结论:凉拌类和酱卤肉类食品的污染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的抗菌性能。方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考核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振荡烧瓶法定性和定量检测抗菌整理剂的效果。结果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对酵母菌亦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纯棉坯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洗涤30次后抑菌率仍高达92.34%,保存6个月后其抑菌率仍保持99.96%。结论经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整理的纯棉坯布抗菌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抗菌耐洗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卵巢癌类器官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取2019—2020年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次手术的3例卵巢癌患者原发灶肿瘤组织,解离成细胞悬液后用基质胶Matrigel包被,培养2周形成单个直径超过100μm的球状体后进行消化传代,培养至第2代的球状体用石蜡包埋切片,脱色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并与原组织对比,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评判。结果构建出1例可传代冻存的卵巢癌类器官,HE染色结果显示类器官与原组织的腺癌结构高度相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原组织与类器官p53、PAX-8、WT-1和CK7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结论用Matrigel包被并浸润培养液培养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与原组织在组织和细胞层面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的卵巢癌类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