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研制适于肺部给药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制剂,并对其体内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纳米粒径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表面形态;分别采用透析法和凝胶柱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筛选最佳测定方法;采用模拟肺液和生理盐水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采用气管滴注给药方式,对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肺组织分布和肺部刺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优化处方组成中二肉豆寇酰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硫酸铵浓度为0.6 mol/L,药脂质量比为1:3,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4.0%,平均粒径350 nm,且大小均匀,形态完整。透析法比凝胶柱色谱法能更有效地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和靶向效果,与盐酸环丙沙星溶液相比,其在大鼠肺组织中的t1/2延长7.21倍,Cmax提高4.99倍,肺靶向效率由2.01提高至800,提高了288倍,并且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对大鼠肺部的刺激性小且可逆。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盐酸环丙沙星脂质体包封率高,具有缓释、靶向效果,且肺部刺激性小,适于肺部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阐明其促吸收机制,并考察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FITC标记胰岛素,复乳法制备普通PLGA纳米粒,壳聚糖包裹制备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 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通过测定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评价纳米粒的生物黏附性,并采用MTT法评价PLGA纳米粒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4.7±11)和(136.6±13)nm,粒径差别不大,但壳聚糖包衣显著地增强了纳米粒的正电性,使得Zeta电位由负值(-1.67±0.05) mV逆转为正值(42.6±0.3)mV,并且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由(46.67±1.82)%增至(52.73±2.96)%。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口服后胃肠道中胰岛素的总量显著高于普通纳米粒,3 h达到1.31倍。MTT法显示生物黏附性PLGA纳米粒及普通PLGA纳米粒在所考察的剂量范围内(≤25 mg·mL-1),均对细胞无特殊毒性。结论 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修饰制备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 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HPLC测定体外释放特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评价口服纳米粒的降血糖水平,活动物成像系统观察口服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转运。结果 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3±13)和(134.4±15)nm,Zeta电位分别为(-1.72±0.2) 和(43.1±0.3)mV,包封率分别为(46.87±2.23)%和(52.76±3.48)%。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由突释期和缓慢释放期组成,壳聚糖包裹的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减低了突释量,由(28.34±1.63)%降至(17.92±1.14)%;大鼠灌胃给予15 u·kg-1胰岛素,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纳米粒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8.3±0.7)%提高至(11.4±0.6)%。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具有生物黏附性且促吸收作用明显,口服给药后8 h仍在小鼠肠道中大量分布。结论 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制剂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基本药物的特点。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药剂学专业知识,比较我国基本药物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的剂型特点。结果:我国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205个品种,涉及270个制剂,按剂型分为21类;中成药共102个品种,涉及188个制剂,按剂型分为13类;制剂与品种数之比为1.49,略高于现版WHO的比值(1.31)。结论:我国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的剂型较丰富,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但还应不断优化品种,适度增加品种的新剂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的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用药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的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性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MR IVIM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和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前列腺癌患者45例及非前列腺癌者13例,IVIM扩散加权成像采用8个b值(0、50、100、150、200、400、600、800 s/mm2),利用软件双指数函数方式计算信号衰减曲线得出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并且获取各参数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与非癌外周带组织间各值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区域的D值、D*值及f值分别为(0.83±0.14)×10-3 mm2/s、(5.88±1.21)×10-3 mm2/s及(14.3±4.7)%,非癌前列腺外周带组织D值、D*值及f值分别为(1.30±0.23)×10-3 mm2/s、(6.25±1.10)×10-3 mm2/s及(15.4±3.8)%,其中前列腺癌区域D值明显低于非癌外周带组织,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D*值及f值无统计学差异。D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7%。结论基于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理论MR扩散成像能提供关于前列腺癌组织扩散及灌注方面更多的信息,D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