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病人的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的检测,了解与分析肾移植病人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的差异。方法:以36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群体淋巴细胞来源,采用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配组淋巴细胞毒抗体。结果:55例病人进行血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检测,只有1例阳性1.82%。而PRA检测8例病人血清为阳性(6女2男)占  相似文献   
2.
贝叶斯法估算丙戊酸药动学参数及个体化给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癫痫患者丙戊酸群体药动学参数结合贝叶斯(Bayesian)法估算癫痫患者丙戊酸的个体药动学参数;制定或优化欲达预期血药浓度所应实施的给药方案,使癫痫患者丙戊酸给药有效、合理、毒副作用小.方法:癫痫患者口服丙戊酸达稳态,取其每天早晨服药前10 min血样57人次,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测得血清中丙戊酸和游离丙戊酸血药浓度谷值.用Bayesian法估算其药动学参数,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个体的性别、年龄等18种因素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按口服一房室一级吸收和消除的开放模型用Bayesian法估算得丙戊酸药动学参数清除率CL,平均值为(8.7±0.6)mL·h-1·kg-1,逐步回归方程:CL(mL·h-1·kg-1)=3.972 1.631X5 1.608X11;稳态血药浓度谷值Cp0逐步回归方程:Cp0(mg·L-1)=57.58-0.71X4-12.145X5 2.705X7 0.403x17.式中X4表示体重(kg),X5表示身高(cm)体重(kg)比,X7表示每日每千克体重的给药剂量(mg·d-1·kg-1),x11表示当合并用苯妥英钠时系数为1,否则为0,x17表示血清肌酐(μmol·L-1).实测丙戊酸稳态血药浓度谷值(52.4±5.4)mg·L-1与估算值(53.5±5.2)mg·L-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采用Bayesian法估算癫痫患者丙戊酸动力学参数和进行个体化给药的拟定或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预转化到大肠杆菌DH5 α中的人K562细胞cDNA文库进行扩增、纯化和鉴定并将文库质粒转化酵母细胞,为下一步的靶蛋白筛选做准备.方法:对K562细胞cDNA文库进行扩增,提取文库质粒,将文库质粒转化酵母Y187细胞,并用PCR和酶切鉴定转化结果.结果:成功的扩增人K562细胞cDNA文库、并验证了文库的多样性、将文库质粒成功转化酵母Y187细胞.结论:K562细胞cDNA文库的成功扩增、纯化、鉴定,为进一步的文库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培养法对提高涂片阴性分枝杆菌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某院2019年1月-2021年9月送检住院首诊患者的普筛标本,并按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固-液双培养进行分组。另选取涂片分枝杆菌阴性,固体、液体或固-液双培养阳性的患者,将其按送检标本部位分为肺分枝杆菌组和肺外分枝杆菌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调查涂片阴性患者6 492例,其中固体组3 234例,液体组1 938例,双培养组1 320例,253例培养阳性,检出率3.90%,固体组、液体组、双培养组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5%(76例)、4.54%(88例)、6.74%(89例);肺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1%、6.02%、7.13%,肺外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2%、2.68%、6.09%。253例涂片阴性培养阳性的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58.34±18.47)岁;检出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4.65、10.45、9.89 d。肺分枝杆菌组中男性、咳嗽咳痰、呼吸道基础疾病、胸部CT有炎性渗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阳性所占比例较肺外分枝杆菌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液体双培养组肺外分枝杆菌检出率较固体组、液体组培养高(均P<0.001),固-液体双培养组肺分枝杆菌检出率较固体组高(P<0.001)。结论 肺结核患者伴有咳嗽咳痰、呼吸道疾病、胸部CT炎性渗出等特征,而肺外结核无典型特征。肺外结核的临床体征较肺结核隐匿,易漏诊,而固-液双培养法可以在优化标本前处理及工作流程方面提高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开始肠内营养最合适的时机及不同时间开始肠内营养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不同分为第一天开始肠内营养的A组;第三天开始肠内营养的B组;第五天后开始肠内营养(平均8.8天)的C组.比较各组达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日均体重增长量、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及42 d时体重、身长、头围的增加量.结果 A组与B组在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日均体重增长量,及42 d时体重、身长、头围增加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生率亦无区别,A组与C组、B组与C组除42 d的头围增加量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可缩短迭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更早地恢复到出生体重,增加每天的生长速率,更少的PNAC发生率,可能获得更小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开始肠内营养的时机以生后3 d内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停经7~10周稽留流产组39例,米非司酮150mg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停经10~12周稽留流产组37例,米非司酮200mg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自然流产率分别为81.5%、75.3%,清宫率分别为18.9%、24.3%;出血量小于50ml,未见并发症,不良反应轻。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完全流产率高,阴道出血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城镇生活垃圾的特征及治理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儿童,在睡眠中小便经常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偶因疲劳,或睡前饮水过多而遗尿者,不作病态论。笔者自1990年至1996年9月,采用代温灸膏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56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联合应用NcPhP+P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X胸片、临床效果和正压通气时间。结果两组在治疗后6、12、24小时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4小时后X线胸片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正压通气时间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NCPAP+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NRDS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机械通气使用比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变的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 在人类急性白血病的65%病例中,可以发现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经研究发现染色体重排后形成的融合基因可以上调或降低激酶的活性、引起细胞信号传导改变和调节转录因子活性.急性髓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1,AML1)基因定位于21q2.2.急性白血病中AML1基因异常的比例较高,在急性髓白血病伴染色体突变的病例中占18%,30%的M2型有(8;21)的易位.本文通过对AML1的功能与其融合基因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