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制备粒径小、形态均匀、包封率较高、带稳定正电荷的神经毒素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选用聚乳酸为载体,壳聚糖为修饰物,采用复乳法制备神经毒素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优化方法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140.5 nm),形态规则,大小均匀,包封率高(83.5%),Zeta电位为+30.5 mV;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高,大小均匀,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中药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吸收入脑的影响.方法:采用125Ⅰ同位素标记法,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测定脑内神经毒素浓度的变化,并应用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添加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的神经毒素纳米粒脑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t_(max),C_(max),AUC,t1/2(β)分别为0.68 h、27.32μg·L~(-1),132.68μg·h·L~(-1),3.107 6 h,其入脑的速度与程度均优于单用薄荷脑或者冰片.结论:神经毒素纳米粒在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作用下,可显著增加其鼻腔吸收人脑的药量,且能较快达到峰浓度,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3.
自组装纳米粒具有粒径小、长循环和独特的体内分布等特点,为有效克服生理屏障和为药物靶向传递提供了很好的前景。综述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组装纳米粒具有粒径小、长循环和独特的体内分布等特点,为有效克服生理屏障和为药物靶向传递提供了很好的前景.综述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药学大类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中心环节,其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药学综合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就药学大类实验教学模式现状及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三项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近几年载脂蛋白修饰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PBCA-NP)在跨血脑屏障入脑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载脂蛋白修饰纳米粒和血脑屏障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概述了载脂蛋白修饰的PBCA纳米粒在体内外跨血脑屏障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入脑机制进行了探讨。结论载脂蛋白PBCA纳米粒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脑靶向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