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为了克服单抗测定甲状腺球蛋白独特型抗体(抗TG-Ab_2)的局限性,便于常规检测,我们建立了兔抗TG多克隆抗体的F(ab')_2-ELISA测定人血清中的抗TG-Ab_2.结果其抗TG-Ab_2阳性率:甲亢(Grave'3)为9.9%(7/71),桥本氏甲状腺炎为44.4%(4/9),甲状腺瘤为16.7%(3/18),SLE为9.5%(4/42),类风湿性关节炎为0%(0/32),正常人为0%(0/35)。  相似文献   
4.
用鼠抗人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18A1)免疫家兔,取抗血清流穿以正常鼠Ig与无关单抗(MIg-Lp-Sepharose 4B)制备的亲和层析柱,吸除抗同种型及同种异型抗体。经ELISA竞争抑制、中和抑制试验证明制备出了抗TG独特型抗体(TG-Ab2)。用此TG-Ab2包被固相载体,建立了两种竞争ELISA法检测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抗TG单抗之间的CRI。实验结果显示,抗TG单抗间存在CRI,从而提示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是受胚系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5.
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制定新的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对 10 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 ,高分辨CT扫描 (HRCT) ,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同步测定。结果 HRCT诊断SLE患者的ILD阳性率为 77% (77/10 0 ) ,其敏感性高于胸片(38% )。 77例HRCT有ILD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异常 ,分别为 35 .1%和 6 %。提出SLE合并ILD的临床分型新方法。分 3型 :临床前期型 ,急性肺泡炎型和慢性肺间质病变型。 77例HRCT阳性者分型分别为 92 .2 %(71/77) ,2 .6 % (2 /77) ,5 .2 % (4/77)。结论 SLE患者进行肺HRCT的检查 ,结合肺功能检查能发现早期ILD。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胃肠道累及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36例SLE合并胃肠道累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免疫学、小肠CT+增强扫描、B超、结肠镜、胃镜、X线钡剂灌肠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均有腹痛或腹胀、腹泻症状.以胃肠道累及为首发症状的初诊SLE患者8例;肾脏累及22例,血液系统累及18例;关节痛或关节炎16例.26例行小肠CT及增强扫描,其中17例显示肠壁不同程度增厚;9例B超提示肠段肠壁水肿、增厚;4例行结肠镜检查均有炎性或溃疡表现;2例因肠穿孔急诊手术,病理显示肠壁炎性变化.所有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对症支持治疗,6例死亡,其余均病情控制后出院.结论 胃肠道累及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小肠CT为有价值的检查手段;有胃肠道症状并有其他脏器累及者应诊断有无SLE;及时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以发热,肝、脾或(和)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障碍为临床特征,骨髓和淋巴结活检可见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及有核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i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过程中可并发HPS,且病情危重,临床上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异构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或感染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E活动组(34例),SLE合并感染组(28例),正常对照组(29名)的OAS1、OAS2、OASL的mRNA表达。结果SLE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S1、OAS2、OASL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3者表达均较SLE活动组为低(P<0.01)。SLE合并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S1的表达仍增高(P=0.000)、OAS2的表达增高不明显(P=0.124)、OASL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显示OASL表达减低构成SLE合并感染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初步提示OAS异构体表达格局,特别是OASL,可能成为SLE活动和感染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无肌炎的皮肌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5年住院的成人特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02例,按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CADM)、典型DM、PM进行分组,有无合并临床肺间质病变(ILD)进行分层。对随访的145例DM/PM行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预后和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D相关的预测因子。结果①存在临床ILD是DM/PM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OR为4.826(95%CI为1.60~14.56.P=0.005);而亚临床ILD与无ILD的DM/PM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ADM、典型DM、PM之合并临床ILD存在不同的病情经过。CADM-ILD呈急进性ILD的临床模式,其6个月存活率仅为40.8%,中位数存活时间仅为10.2个月;而典型的DM-ILD呈现“次急进性”(sub-rapid progressive)的临床模式,5年存活率为54.0%,中位数存活时间为90个月;PM-ILD则为慢性经过,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0.3%,中位数存活时间可达10年,部分DM-ILD和个别PM-ILD患者也可呈现急进性ILD的疾病模式。③Logistic回归显示:四肢近端肌力OR 3.374(95%CI 1.729~6.583,P<0.01)和血沉OR 1.025 (95%CI 1.002~1.049,P=0.032)与临床ILD呈正相关,血白蛋白水平OR 0.877(95? 0.792~0.970,P= 0.011)则与临床ILD呈负相关。④随访CADM(28例)的病程为3~80个月,其中CADM-ILD超过半数在1年内死亡(12/21);而病程>24个月的CADM(8/28例)预后良好。对于无ILD的CADM,主要予中小剂量的激素(<0.5~1mg·kg~(-1)·d~(-1))治疗,而CADM-ILD则多接受较大剂量的激素(≥1~2mg·kg~(-1)·d~(-1)),且多联用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霉酚酸酯在内的细胞毒药物,但对呈急进性ILD者缺乏疗效。⑤DM/PM随访病例的病死率为24.8%(36/145例),ILD及其并发症作为直接死因的占69.4%(25/36例),与ILD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占25.0%(9/36例)。纵隔(皮下)气肿,气胸发生率占所有DM/PM-ILD的9.3%(8/86例),也是提示预后不良指征之一。结论ILD是DM/P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最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DM/PM疾病分类模式:即DM/PM是皮损、肌炎和ILD三个维度上相组合的立体疾病谱。CADM是该疾病谱的组成部分,CADM-ILD可呈急进性,是疾病谱中特殊的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