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7-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单胎孕妇83例,按照其孕中期有无看营养门诊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孕妇均由产科医师定期随诊,研究组孕妇同时有专业营养医师随访,并采用食物交换份法(FEL)联合食物血糖负荷法(GL)进行医学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孕期血糖、体质量和围生期结局.结果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5.76%(83/1 440),其中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43%(35/1 440),妊娠糖耐量减低(GIGT)发生率为3.33%(48/1 440).治疗前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总增加量和每周体质量增加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5%和7.5%,低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营养治疗可改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的餐后血糖,对其孕期体质量增加的管理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孕妇诊断前的膳食营养状况,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医学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糖代谢异常的108例单胎孕妇,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分析其膳食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并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浓度与摄入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代谢异常孕妇诊断前的膳食中,每日热能、脂肪和糖类的摄入量偏高,蛋白质产热比偏低,糖类的产热比偏高,与按其身高、孕前体质量、体力活动和孕周而计算的参考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锌的摄入量不足,仅为孕中期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86.7%、70.6%和86.6%;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钠和胆固醇的摄入量超标;其中粮谷类、水果类和油脂类摄入量偏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粮谷类食物日摄入量和糖类日摄入量对血糖值有影响(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必要开展个体化的医学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3.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4%,好发于婴儿及30~60岁的成年人。成人sD多在情绪应激或者缺乏睡眠时发生,表现为头皮屑、鼻唇沟程度不等的红斑。男性患者多表现为后一种类型,而且多由情绪紧张所诱发。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球致死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五大负担的疾病。因此许多学者纷纷通过COPD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以期进一步阐明COPD发病的遗传背景、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并由此进行防治药物的探索与筛选。本文就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和其他理化因素等诱导的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气道及全身炎性反应变化的影响,及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6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采用被动熏香烟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阻塞性肺气肿模型)、PTX干预组(模型制备同模型组,从第1天起每天熏烟或在注射内毒素前0.5 h腹腔内注射PTX 15 mg/kg,连续注射30 d)。模型制备后,测定各组肺功能;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及肺泡灌洗液中IL-6、IL-8含量。病理标本取每只大鼠右下肺叶最大横径气管分叉上组织横纵截面石蜡固定,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肺功能:模型组肺功能测定FEV0.2/FV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TX干预组的FEV0.2/FVC%高于模型组,但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细胞因子:3组间血清IL-8、IL-10、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与人类COPD病理变化类似,PTX干预组可见炎性浸润较模型组减少,肺气肿的形成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PTX可以减少炎性反应损伤,减轻肺气肿形成,缓解肺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后强化饮食管理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160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孕期及产后均在营养门诊随诊并强化饮食管理,对照组孕期仅在产科随诊,产后按普通免糖饮食管理,观察两组孕妇产后第1年和第3年的血糖和血脂情况。结果试验组完成2次随访者63例,随访率为78.75%(63/80),对照组完成2次随访者48例,随访率为60.0%(4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89,P<0.05)。试验组产后第1年和第3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5.4%(16/63)和14.3%(9/63),转阴率为68.8%(11/16),新发糖耐量异常(IGT)4例;对照组产后第1年和第3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8.8%(9/48)和25.0%(12/48),转阴率为11.1%(1/9),新发IGT 4例,新发2型糖尿病(T2DM)1例,试验组与对照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14,P<0.05)。试验组产后第3年的餐后2 h血糖及三酰甘油较产后第1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强化饮食管理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产后随访率高,有利于血糖和血脂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补充深海鱼油胶囊后的临床表现、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方法将确诊为R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大豆油组和深海鱼油组,分别给予大豆油胶囊及深海鱼油胶囊[含二十碳五烯酸(EPA)1.8 g/d+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2 g/d],干预12周;干预期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膳食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RP等,并计算直观模拟标度尺疼痛评分(VAS)、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结果干预后深海鱼油组患者VAS评分增加值及DAS28评分、降低值与大豆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比例为(1.70±0.07)∶1组和(3.00±0.21)∶1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低于(5.54±0.11)∶1组(P<0.05)。结论深海鱼油干预RA患者12周,可改善RA患者病情;摄入n-6/n-3 PUFAs比例<5.54∶1比>5.54∶1更有利于降低RA患者的炎性因子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98例TIA患者完善凝血常规,行头部MRI+DWI+MRA及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观察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关系。结果298例TIA患者20.8%(62/298)在7d内发生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者(162/298)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61/298),颈内动脉狭窄(101/298),心房纤颤的患者(49/298)近期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舒张末压下降,阻力指数增高(P〈0.05),其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更高。结论高血压病史、DWI异常、颈内动脉狭窄及心房纤颤等病因为TIA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颅内动脉低灌注可能为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深海鱼油补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海鱼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症状、血沉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R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大豆油和深海鱼油组,干预12周,干预期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膳食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脂肪酸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脂肪酸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亚油酸摄入量分别为(8.99±0.73)、(11.89±1.05)g,α-亚麻酸分别为(2.18±0.26)、(1.79±0.05)g,二十碳五烯酸(EPA)分别为(1.86±0.12)、(0.07±0.12)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分别为(1.31±0.20)、(0.10±0.18)g,n-6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9.80±1.80)、(13.20±2.69)g,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5.81±1.99)、(2.68±1.56)g,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1.76±0.34):1、(5.86±2.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干预前后VAS、DAS28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深海鱼油组血沉下降明显(P=0.005);2组干预前后血沉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5,P=0.044);2组干预前后C反应蛋白(CRP)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87.5,P=0.359),但深海鱼油组CRP干预后比干预前下降(Z=-2.512,P=0.031),较大豆油组下降明显(Z=-1.029,P=0.304);干预前后血糖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P=0.512)。结论深海鱼油(每天1.8 g EPA+1.2 g DHA)干预RA患者12周,可改善RA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李琳  李远红  黄蔚  周泉  罗日强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12,34(3):233-237,241
目的研究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的鱼油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RA的60个病人随机分为大豆油组(大豆油胶囊)和鱼油组(鱼油胶囊,含EPA1.8+DHA1.2g/d),干预12w,干预期间对所有对象进行膳食教育,观察干预前后的临床表现,风湿、类风湿、血糖、血脂和免疫等指标,通过计算得出直观模拟标度尺疼痛评分(VAS)、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健康评估问卷(HAQ)。结果鱼油组VAS评分显著增加(P=0.048),DAS28评分、晨僵时间(,MST)、血沉(ESR)均明显降低(PDAS28=0.018,PMST=0.003,PESR=0.044),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下降(PTG=0.027,PLDL=0.001)。结论鱼油(EPA1.8g+DHA1.2g/d)干预RA患者12w,可改善RA患者病情,并可显著降低RA病人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