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18例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替换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8例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行135次手术,替换了145个人工瓣膜。其中男48例、女70例,年龄7~74岁。初次手术以风湿性瓣膜病居多(83.9%)。再次手术以人工瓣膜失功为多(71.7%)。结果示118例中早期死亡29例,晚期死亡1例,总死亡率25.42%。其中因手术并发症死亡23例,占手术死亡人数的77%。76例生存者平均随访7.3年,效果良好。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8岁。3岁发现心脏杂音,平素易感冒发热。胸廓无畸形,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外侧1cm,心率110次/分,律整,胸骨右缘3、4肋间闻及3/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右位心,右心室肥厚。X线胸片见两肺血稍多,心影扩大,心尖向右下延伸,C/T∶0.53。超声心动图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两处室间隔缺损。腹部超声见肝脏、脾脏转位。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暴露心脏后见右位心,升主动脉在左前方,主肺动脉在右后方,房室关系一致,肺动脉根部可扪到细震颤,冠状动脉单开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冠脉搭桥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方法 冠脉搭桥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病人 40例,麻醉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及异氟醚。结果 手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95.2±15.7分钟,CPB 时间平均 150±19.8分钟。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为 15.5±4.1小时, 停留 1.2±0.4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ICU8.1±1.2天。全组无住院死亡,出院后短期随访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严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是手术成功的极重要保证,本组冠脉搭桥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手术是外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和治病的手段之一。心脏是重要生命器官,心外科涉及疾病种类较多,机理抽象复杂,合并症及其他疾病较多,术后病人恢复过程更复杂;心外科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经常涉及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医学影像学等多门学科之间的知识;另外,心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重症"学科,具有高风险、高并发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1]。心外科教学与其它临床学科比较,具有极其复杂的学科特点。心外科医生手术技能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疗效,这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心外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临床教学实际经验,探讨在我院心外科临床手术带教中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室壁瘤切除并左室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1998年至2006年,共58例患者行室壁瘤切除并左室成形术,包括Jatene术式12例、Dor术式44例及Cooley术式2例,均同期行冠脉搭桥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心动图(经胸壁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升高,尤其是后10例患者的射血分数增加更为明显。远期随访发现,2例患者心功能恶化,其余患者心功能状况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肌缺血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手术行左室减容和几何成形、同期行冠脉搭桥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是判断近、远期疗效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6.
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术中,术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变化,评价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 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于转机过程中加入凶肽酶4-5万KIU/kg;对照组9例,未用抑肽酶,分别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后10min,停机后10min,停机后24h共4个时点采取动脉血,酶标免疫放射法分别测定IL-6,IL-8,TNF-α。结果:对照组IL-6,IL-8,TNF-α于体外循环开始后升高,IL-8,TNF-α于术后24h恢复至基础值,试验组TNF-α各时间点升高不明显,IL-6,IL-8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抑肽酶可能降低体外循环术后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4年至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78例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7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2例,取活检5例。围术期死亡3例,术后复发2例。结论 心脏肿瘤以心房粘液瘤多见。手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近、远期效果理想。心脏恶性肿瘤诊治困难。  相似文献   
8.
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的临床发生率。方法:对851例永久起搏器进行随访研究,分析其感知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感知功能异常总发生率为10.81%(90例),其中感知过度41例(45.56%),感知低下28例(31.11%),交叉感知21例(23.33%)。结论:感知功能异常是起搏器治疗的重要并发症,它可使起搏周期发生不规则的变化使起搏心电图复杂化。临床上则引起不同程度的起搏障碍,如起搏的脱落及停搏,因此及时对感知异常作出正确诊断并排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糖尿病病人非体外循环和经典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和CCABG)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1999年4月至2008年1月,318例糖尿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 210例,CCABG 108例.两组术前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CCABG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正中开胸,胸膜外游离带蒂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他靶血管吻合,吻合口超过2个采用序贯吻合.术前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 mmol/L以下,术后早期在ICU时持续泵入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6~8mmol/L.结果 两组共5例(1.57%)死亡,7例(2.20%)发生并发症.两组均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平均移植旁路血管OPCAB组(2.6±1.1)支,低于CCABG组的(3.1±1.3)支,P<0.05.OWCAB组死亡1例(0.48%),明显低于CCABG组4例(3.70%),P<0.05.OPCAB组发生并发症5例(2.30%),CCABG组2例(1.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至接近正常水平,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率低.OWAB术后早期病死率明显低于CCAB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