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已有关于钙剂、骨化三醇联合降钙素治疗对骨折患者骨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factorα1,Cbfα1)表达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1]。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碳酸钙、骨化三醇联合降钙素对骨折模型大鼠骨密度水平和骨痂组织中VEGF、CTR、Cbfα1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支持,现作以下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 63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Z LLL CHO作用于骨肉瘤细胞株MG 63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Z LLL CHO可有效抑制MG 63细胞株的生长 ,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细胞表现为浓染致密的颗粒块状荧光 ,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 ,DNA呈“阶梯状”排列的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Z LLL CHO在 1.0 μmol/L作用 2 4h、3 6h、48h后 ,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5 .4%、2 0 .5 %、5 2 .7%。随药物浓度增高及作用时间延长 ,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2 /M期。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可有效抑制人骨肉瘤MG 63细胞株的生长增殖 ,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8岁,因右小腿肿痛6年,加重2个月就诊。患者6年来疼痛偶出现,不剧,多为劳累后发作;无外伤史;幼时曾因左腘窝软组织血管瘤而行手术。查体:右小腿中下段前内侧隆起,压痛,表面无血管曲张,皮温不高;左腘窝部手术瘢痕。X线片示右胫骨中下段骨皮质呈长梭形增厚,骨质疏松,边界不清,无硬化和骨膜反应(图1)。CT示胫骨前内侧骨皮质破坏,内见斑点状钙化;冠状位重建显示病灶内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股骨上端肿瘤患者的保肢手术中以肿瘤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建骨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自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45例骨肿瘤保肢手术中以肿瘤型人工髋关节重建股骨上端的临床资料,其中转移性肿瘤26例,恶性淋巴瘤2例,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尤文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5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1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1%。其中3例发生术后感染,4例患者发生术后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均为全髋重建,3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的5年生存率为82%。43例患者的MSTS评分为(21.0±4.3)分。结论在股骨上端肿瘤的保肢手术中以人工髋关节来重建骨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以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技术要点,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5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上移重建骨盆环连续性、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髋关节,男3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0.6岁。软骨肉瘤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3例肿瘤累及骨盆Ⅰ+Ⅱ区,2例累及Ⅱ+Ⅲ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评价肿瘤学预后。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其余3例无瘤生存。主要并发症包括肿瘤局部复发、假体松动、植骨不愈合、浅表感染、坐骨神经麻痹。1例患者术后15个月发生植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可扶拐行走。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术后26个月行翻修手术。1例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改行截肢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未进一步处理带瘤生存。MSTS评分为11~25分,平均19.2分。结论 同侧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有效重建骨盆连续性的方法,既适用于骨盆Ⅱ+Ⅲ区缺损,也适用于骨盆Ⅰ+Ⅱ区缺损。但此术式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近期效果与骨盆假体类似,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C型骨折均采用尺骨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结果27例随访14-31个月,根据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4%。结论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早期切开解剖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早期有计划地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疗效良好,是治疗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儿童骨肉瘤保肢手术因术后肢体不等长及关节功能不理想等问题是骨肉瘤保肢术的难点.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保肢手术治疗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2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男,38岁,双侧跟腱部肿块2年,活动受限1年余入院.体格检查:跛行,双侧跟腱部可扪及肿块,约3 cm×8 cm×1cm,边界清,无红肿、压痛,可随跟腱屈伸而活动,患肢末端血运及活动良好,痛觉、触觉正常,跟膝胫试验阳性,Babinski征及Hoffmann征阳性.双上肢活动好,肌力、肌张力正常.X线片及MRI示左侧跟腱及腓骨长短肌肿块,右侧跟腱及腓骨长短肌腱、胫骨前后肌腱肿块,考虑黄色素瘤.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20世纪70年代以来,化疗大大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新辅助化疗的开展,不仅对微转移灶有效,同时使原发灶变小、边界清楚,有利于保肢手术的进行。目前90%的肢体骨肉瘤可以选择保肢手术,同时保肢手术的技术也快速发展。现对保肢手术的几个热点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