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MJ601进行转化与鉴定,为进一步实施痘苗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作必要的准备。方法 利用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多种基因工程技术对质粒pMJ601进行转化及鉴定。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清楚地显示了pMJ601质粒3条带和Bam HI或Hind Ⅲ酶切后的线性条带。结论 痘苗病毒表达pMJ601的转化与鉴定,为痘苗病毒载体系统的基因治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消炎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能否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明确不同的p53基因表型对NSAIDs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否有影响;明确NSAIDs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调控。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应用丫啶橙(AO)染色、Annexin-V/PI双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bcl-2、bax基因及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NSAIDs药物吲哚美辛(Indo)和阿司匹林(Asp)对胃癌细胞株AGS(p53 / )、MKN28(p53-/-)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增强;在相同作用条件下,AGS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MKN28细胞,处理组MKN28细胞凋亡数量虽有所增多,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Bcl-2基因mRNA表达逐渐减弱,Bax基因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药物作用6~24小时改变最为明显。结论:一定浓度的NSAIDs作用一定时间后,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这为NSAIDs的抗肿瘤应用增加了理论依据;NSAIDs不能诱导p53基因突变的MKN28胃癌细胞株发生显著的凋亡,p53基因突变可能阻断了NSAIDs的凋亡诱导效应;NSAIDs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的基因及蛋白水平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4.
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APE/Ref-1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在吉西他滨化疗时APE/Ref-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试图揭示其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10、20、40及60μmol/L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 h,分别以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作用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吉西他滨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h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与吉西他滨的浓度呈正相关(RT-PCR:r=0.645,P=0.012;Western blot:r= 0.598,P=0.020).结论:APE/Ref-1在胰腺癌化疗时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化疗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并提示针对APE/Ref-1的靶向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具有促进TNF-αmRNA降解的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建立ERCP术后胰腺炎模型,治疗组术前8天起沙利度胺灌胃,并设立假手术组、无治疗组和赋形物对照组。24h后比较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水肿程度以及组织学炎症评分,并比较胰腺组织TNF-αmRNA表达情况。结果沙利度胺显著降低血清淀粉酶、减轻胰腺水肿及组织学炎症评分,并显著降低胰腺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结论TNF-α可能在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预防性使用沙利度胺能有效减轻ERCP术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氧化苦参碱防治半乳糖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 观察氧化苫参碱(oxymatrine,OM)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OM(90mg/kg)干预前后血及肝组织生物化学、羟脯氨酸含量、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OM干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μg/mg)较模型组显著下降(预防观察组为0.50±0.11和0.99±0.14,t=8.366,P<0.01;治疗观察组为0.44±0.04和0.70±0.06,t=9.839,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ALT、AST亦显著下降(P<0.01);病理组织学显示干预组较模型组 Ⅰ、Ⅲ型胶原沉积减少,纤维间隔纤细,数量减少;干预织肝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NU/mg)较模型组升高(预防观察组为149.81±15.28和95.22±16.33,t=7.309,P<0.01;治疗观察组为157.68±19.54和119.88±14.94,t=4.348,P<0.01), 而丙二醛(nmol/mg)低于模型组(预防观察组为2.06±0.17和4.57±0.37,t=17.529,P<0.01;治疗观察组为1.76±0.24和3.10±0.17,t=12.697,P<0.01);PT-PCR显示干预组TGF β_1 mRNA表达水平降低(预防观察组为0.21±0.01和0.50±0.01,t-48.665,P<0.01;治疗观察组为0.18±0.02和0.38±0.01,t=22.464,P<0.01)。结论 氧化苫参碱对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为通过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人群中感染率达50%以上,疫苗是在大规模人群中预防感染性疾病最为经典和有效的方法。热休克蛋白(HspA)、尿素酶B(UreB)和空泡毒素(VacA)都是Hp疫苗的主要候选抗原,含上述3种蛋白的多组分疫苗免疫效果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   
8.
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G蛋白β3亚基基因C825T和C1429T多态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2例,其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56例,阴性46例;健康对照142例,其中Hp阳性85例,阴性57例.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抽提基因组DNA,用PCR-RFLP法检测G蛋白β3亚基C825T和C1429T基因型.结果C825T基因型在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分别是21 CC、41 CT、40 TT和38 CC、55 CT、49 TT(P>0.05);C1429T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分别为66 CC、33 CT、3 TT和104 CC、31 CT、7 TT(P>0.05).在Hp阳性患者和Hp阳性健康对照之间,C825T和C1429T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蛋白β3亚基C825T或C1429T基因型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独立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G蛋白β3亚基C825T或C1429T位点多态性均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IL 2的全身大剂量用药虽能产生有效的抗肿瘤作用但毒性反应严重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1,2 ]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 ,肿瘤的基因治疗尤其是免疫基因治疗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领域 ,被认为是肿瘤生物治疗较有潜力的策略之一。基因治疗的方法使肿瘤局部释放IL 2 [1~ 3] 可避免上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近年来 ,众多研究已用exvivo和 /或invivo法IL 2基因治疗消化道肿瘤如结肠癌[1,4 ] 、肝细胞癌[2 ] 和胰腺癌[3] 。要使肿瘤细胞局部分泌高浓度的IL 2 ,需构建高效表达IL 2基因的载体系统。为此 ,我们构建重组hIL 2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IgA-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抗体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以ELISA法检测26例慢性肝病患者(16例慢性肝炎,10例肝硬化)血清IgA-抗tTG抗体水平,结果>10 AU为阳性.结果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有4例IgA-抗tTG抗体阳性(15.4%),且该4例患者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Child-Pugh B级患者的抗体阳性水平略高于Child-Pugh A级.结论慢性肝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IgA-抗tTG抗体表达水平,且与门脉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