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价值及溶栓治疗指导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的AIS患者,选取其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给予多时相CT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并比较入院时、溶栓治疗24 h及2周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28 d内死亡率及随访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分析AIS患者侧支循环血流总体评分(ASPECTS)与预后(mR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栓塞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介入干预率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入院时,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24 h及2周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侧支循环良好组的mRS评分更低(P<0.05);AIS患者ASPECTS与mRS之间呈负相关(r=-0.396,P<0.05)。结论多时相CTA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可为其提供理想的参考价值,通过判断其侧支代偿,有利于早期制定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设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时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及给药方法对受检者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基于计算机冠状动脉造影断层扫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指南,将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门子二代双源CT机行冠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扫描方案定为方案a,其给药方案为根据护士的经验给药,该组受检者为A组;2017年在本院通用电气(GE)公司宽体探测器CT机行冠脉CTA的扫描方案定为方案b,其给药方案根据碘流率给药,该组受检者为B组,观测2组受检者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对比剂外渗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受检者满意度。结果:GE宽体探测器CT机扫描方式及按碘流率给药方案对受检者配合要求、受检者个体因素、失败率、重复扫描率、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低于西门子二代双源CT扫描方式及按经验给药方案,且受检者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宽体探测器按碘流率给药方案,对受检者配合度要求低,一次性成功率高,能有效提高受检者满意度,简化护理流程,值得临床医技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屏气胸部CT扫描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7年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CT扫描的体检者33例。2016年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深吸气末屏气扫描,设为A组;2017年采用深呼气末屏气扫描,设为B组。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整体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扫描长度。结果:33例体检者均成功完成2次胸部CT检查。A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73±0.45)分,图像SNR为(-79.02±49.73),CNR为(-84.34±53.13);B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67±0.54)分,图像SNR为(-91.08±47.39),CNR为(-97.27±50.67);A、B组的图像主、客观评价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和B组的肺尖上段、肺底下段额外扫描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肺段扫描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较A组降低13.08%(P均<0.001)。结论:相对于深吸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深呼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体检胸部CT的常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减少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提高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特殊护理)和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各100例。比较2组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护理错误、来自注射误差的扫描失败、扫描时间、患者与CT技师满意程度等。结果 2组造影剂渗漏情况及护理错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误差扫描失败、扫描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技师满意度情况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减少造影剂渗漏上应用效果不明显,但在提高满意度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孟磊  伍冬梅  赵俐红  敬茜  彭丹  杨帆   《四川医学》2024,45(2):113-117
目的 探讨用生理盐水清除高压注射器延长管和留置针导管间隙对高压注射对比剂静脉空气栓塞(VAE)发生率和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6月至10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169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8例和对照组81例。干预组用生理盐水清除高压注射器延长管和留置针导管的间隙后连接,对照组用常规连接方法。由2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在检查结束后,对重建后的CT图像中出现的气泡或者气-液平面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VAE发生率及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检查时心率、静脉留置针的部位、对比剂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VAE发生率分别为4.5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E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出37个空气栓子,干预组检出5个空气栓子,两组空气栓子的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气栓子的直径、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生理盐水清除高压注射器延长管和留置针导管的间隙减少了进入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列线图模型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风险因素,并分析预防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发生的对策。方法 回顾2020年1月~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CT增强扫描发生高压注射外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外渗组,n=72),另回顾未发生高压注射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无外渗组,n=216)。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明确导致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Bootstra p法验及Cali brati o n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外渗组年龄≥60岁、BMI≥24kg/m2、手腕注射、未对比剂加热、注射速率≥3mL/s、化疗史人数占比均高于无外渗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60岁、手腕注射、注射速率≥3m L/s、化疗史是影响高压注射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AUC为0.828(95%CI:0.780~0.870),灵敏度90.28%、特异度78.70%、约登指数0.690;Bootstrap验证结果 显示,C-index值为0.7...  相似文献   
7.
营养不良能够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增加再入院率和病死率, 是导致危重症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重症营养风险(NUTRIC)评分是首个专为危重症患者研制的营养评分系统, 可以早期、准确地筛查出营养不良高风险患者。本文对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工具及NUTRIC评分在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敬茜  赵俐红  陈义  张正义  胡亚茜  杨蓉 《四川医学》2018,39(11):1285-1287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过程中不同给药速度对患者疼痛及压力峰值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1月行全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139例,使用22G BD留置针于桡静脉处静脉穿刺,两组患者的给药速度分别为2. 7mL/s、3mL/s,统计图像质量评估结果,并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给药过程中压力峰值,使用Wilcoxon检验比较在两种不同静脉推注速度下患者疼痛情况及压力峰值的差异。结果两种不同给药速度的患者均获得优质的图像,未发生对比剂外渗事件。给药速度为3mL/s的患者共59例(42. 4%),患者疼痛评分中位值为1分,给药速度为2. 7mL/s的患者共80例(57. 6%),疼痛评分的中位值为1分,RR值为0. 74(42. 4%/57. 6%),两组患者疼痛比较结果Р>0. 05,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给药速度为2. 7mL/s的患者,压力峰值的平均值为109. 89Psi,最大值为169Psi,最小值为81Psi,给药速度为3ml/s的患者,压力峰值为的平均值为108. 89 Psi,最大值为147 Psi,最小值为85 Psi,Р>0. 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 7mL/s及3mL/s的给药速度在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压力峰值的影响差异较小,两种不同给药速度均能获得满足图像诊断要求的高质量影像图像。在不影响目标器官对比剂峰值、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判定等前提下,为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可选择流速较低的给药速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