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70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947篇
预防医学   483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367篇
  5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滋养细胞合体化后增殖性的变化,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尤其是耐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利用毛喉素(forskolin)诱导Be Wo细胞株融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促融素(Syncytin)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CNA、Survivin蛋白在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Be Wo细胞株中的表达;应用噻唑蓝比色分析实验(MTT)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不同时间的绒癌细胞株Be Wo的增殖能力。结果:1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Syncytin基因的表达增强,且随着forskolin作用时间的延长,Syncytin的表达更强,于48 h达到高峰。2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3forskolin作用后的Be Wo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下降,且不同作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orskolin作用的时间越长,Be Wo细胞株增殖能力下降越明显。结论: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PCNA、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说明人绒癌细胞株Be Wo合体化后增殖性降低,推测诱导滋养细胞合体化可能对临床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病理形态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结合低血压法复制兔脑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脉龙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心脉龙能抑制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且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变化与其病理形态改变具有一致性.结论:动态观察血液丙二醛,可作为评价脑缺血性疾病治疗和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1974年8月~1985年8月手术治疗4724例阑尾疾患中发现阑尾套叠3例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措施,作一简要讨论。例11女,3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拟急性阑尾炎入院。患者起病后恶心,呕吐频繁,为胃内容物及清水,疼痛呈阵发性后转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疼痛不向远处放射,无腹泻、血便史。检查:急性病容貌,轻度脱水征,心肺(-),右下腹肌卫存在,麦氏点压痛明显,反跳痛存在,未及包块。间接充气试验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血白细胞8900,中性72%,淋巴16%,嗜酸2%,拟诊急性阑尾炎,在持续硬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仅有花生米粒大小的阑尾头部,盲肠腔内可及5cm长的条索状物、活动,阑尾系膜紧张,周围淋巴结肿大,手法阑尾复位后切除,术后病理切片:化脓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6.
7.
胶原性眼内接触镜兔眼植入术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晶体眼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新型手术,胶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在国外应用于眼内接触镜(ICL)的研制,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目的:通过兔眼的动物实验,观察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眼内后的组织细胞学反应,评定胶原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成组实验设计。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完成,实验对象为20只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kg,性别不分。干预:实验兔随机分为ICL植入组、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术后14d和28d,取下实验动物眼的前段组织和ICL。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检查及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摄片。主要观察指标:ICL表面和眼前段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ICL植入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以大量吞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功能活跃,成纤维细胞较少。后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手术对照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较多巨噬细胞存在,后期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且有纤维组织形成。结论:ICL植入术后炎症细胞变化情况显示为典型的异物肉芽肿性炎症过程。胶原性ICL具有优良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正> 在针刺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有一定优点,在小儿与老人尤为明显,但针麻有时肌松不够,使修补有困难,这是针麻疝修补术在临床上应用不多的主要原因,而肌松不佳主要还是镇痛不全引起的。为此,我们主要采用三个措施,使针麻疝手术成功率有所提高。第一是辩证施针,保持术中最佳得气,即按手术步骤有计划地提前改变电针波型和刺激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塞早期局部动脉内溶栓药物及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药物。方法47例不同时间窗患者给予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及罂粟碱,术后判断溶栓疗效,评价时间窗及药物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血管再通率89.36%,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72.34%,6~8h和6h以内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无差异。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是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最佳适应症是大脑中动脉梗塞患者,时间窗应以螺旋CT灌注检查的半暗带作为真正的时间窗依据,原则上可掌握在6~8h以内,术中联合应用尿激酶及罂粟碱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选择理想的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设计、光学直径大小等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