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婴幼儿支气管哮喘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63例婴幼儿哮喘病例,在病初均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现对63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以帮助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方法:将159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证实为MP感染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血清特异性IgM、IgG及双份血清补体结合实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A组53例中MP特异性IgM阳性48例(90·57%);B组53例检出MP特异性IgG阳性35例(66·4%);C组5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第1d及至少10d后收集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实验,共采集标本50人份,证实为MP阳性的46例(92·00%);MP-IgM检测结果还具有年龄差异,3岁以下组的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组(P<0·05);50例健康儿童MP-IgM阳性1例(2·00%),MP-IgG阳性7例(14·00%),双份血清实验检测未见阳性。结论:MP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MP感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结果具有年龄组的差异,婴幼儿MP感染的诊断还需结合PCR及双份血清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毛细支气管炎的防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呼吸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 99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信息。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占呼吸道疾病住院总人数的14.57%,其中男性患儿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总数的78.59%;平均发病年龄为(6.38±3.48)个月,以3~8个月龄婴儿比例最高;冬春两季为高发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并发症中胃肠道功能紊乱所占百分比最高(25.98%),心肌损伤和肝损伤次之。前后5年对比,毛细支气管炎住院人数并无显著变化,但男性患儿住院比率有减少趋势(P0.01);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病人数增多(P0.05);3~8个月龄和9~11个月龄的患儿在后5年住院人数增多(P0.01)。结论男童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高于女童,发病年龄集中于3~8个月龄。发病季节多为冬季和春季,并发症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近5年来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中女童逐渐增多,且1岁以内的住院患儿增多。  相似文献   
4.
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护人员对儿童哮喘防治情况,探讨推广儿童哮喘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哮喘知识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对当地哮喘儿童进行规范化治疗。结果:通过培训前后问卷调查显示,2所县级医疗单位62名儿科医务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了解哮喘新概念,掌握哮喘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被培训后的医务人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两个示范县(农安和蛟河)共诊治了37例哮喘儿童,收到显著疗效。结论:通过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哮喘知识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哮喘的诊治水平,同时获得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感染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10例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沙眼衣原体特异性IgM,并分析沙眼衣原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结果:2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沙眼衣原体抗体阳性者44例,占21%,健康对照组中阳性者1例,占3.3%。1~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沙眼衣原体抗体阳性者25例,占23.1%,6个月~2岁沙眼衣原体感染者19例,占18.6%。结论: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本地区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毛细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刺激性或痉挛性咳嗽及喘憋为主要特点,可有肺外表现,肺部影像学恢复较慢,平均病程约2周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球蛋白(IgE)含量测定的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MMP-9、IgE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128例哮喘患儿血清IgE水平为(315.23±31.95),MMP-9为(136.43±12.56),明显高于对照组(42.89±5.51,32.58±4.96),经统计学处理t1=42.91,P<0.01,差异显著;②相关性分析结果r=0.992,P<0.01,提示二者明显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MP-9和IgE明显升高,提示MMP-9可能参与了哮喘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裂解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ADAM3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临床诊断为哮喘的患儿(中度哮喘14例,重度6例),另取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应用直接测序的方法,确定ADAM33基因12136位点处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在20例哮喘患儿,ADAM33基因12136处未检测到突变。结论本地区人群该位点的突变率较低,可能与不同种族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突变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8.
IL-23与支气管哮喘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10只,分为哮喘模型组(A组)、激素干预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23的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做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半定量评定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L-23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BALF中的EOS显著增高,肺部组织病理学见到明显的EOS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均证明哮喘模型制备成功。②哮喘组小鼠血清中IL-23的水平(155.56±12.5)pg/ml高于对照组(51.49±6.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干预组小鼠血清IL-23的水平(88.00±6.43)pg/ml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IL-23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而激素干预组小鼠肺组织中IL-23的含量低于哮喘组(P<0.01)。④哮喘组血清中及肺组织中IL-23含量均与EOS无相关性。结论:IL-23参与哮喘的发病,糖皮质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IL-23不直接影响EOS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Th1/Th2细胞比例失衡密切相关.Th2细胞数量增多、功能亢进、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是气道炎症启动和维持的关键性因素[1].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引导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结核杆菌DNA。所用引物来自于编码结核杆菌的65KDa蛋白质抗原基因,产生特异的383bp片段。对10倍连续稀释的人型结核杆菌DNA进行PCR,可检测出1pg结核杆菌DNA,相当于10~100个细菌。应用PCR检测42例结脑脑脊液,阳性率为57.14%,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胞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4%和14.28%;46例非结脑脑脊液中,3种检测结果均阴性。研究结果表明,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杆菌DN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它快速、简便,有望成为一种临床常规检测结核杆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