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评价端粒酶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20例恶性胸腔积液和19例良性胸腔积液中端粒酶的表达,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端粒酶表达的差异。结果20例恶性胸水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者9例,阴性1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45%;19例良性胸水脱落细胞中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15例阴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21.1%;4例TRAP检测阳性患者中肺结核患者2例,另外2例为肺炎旁胸腔积液;经统计学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间端粒酶活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尚不足以证明端粒酶可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减轻炎症程度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病情,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疾病的研究甚少。目的:观察慢性哮喘小鼠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变化。方法: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以PBS致敏及激发小鼠,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0μL。哮喘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用鸡卵白蛋白制备慢性哮喘模型,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0μL。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病理提示哮喘模型组支气管上皮黏膜脱落,同时上皮黏膜有杯状细胞增生,部分管腔内大量黏液栓塞;气道、血管旁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正常对照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表现,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明显减轻。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减低,白细胞介素13和白细胞介素4明显增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较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4明显降低。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4水平,提高体内白细胞介素1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2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人NSCLC细胞系A549、NCI-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lncRNA-H19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lncRNA-H19后,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ncRNA-H19与微RNA(miRNA)-760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lncRNA-H19对miRNA-760的吸附作用,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lncRNA-H19过表达对miRNA-760及下游靶基因nanog表达的影响。通过对A549细胞转染miRNA-760模拟剂过表达miRNA-760后,检测过表达miRNA-760对lncRNA-H19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 LncRNA-H19在NSCLC组织和A549、NCI-H1299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分别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和BEAS-2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H19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迁移能力提高(P<0.01)。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预测分析结果显示lncRNA-H19能特异性吸附miRNA-760。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lncRNA-H19与miRNA-760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H19可抑制A549细胞中miRNA-760的表达(P均<0.05),并促进其下游基因nanog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均<0.01)。过表达miRNA-760可抑制lncRNA-H19对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与lncRNA-H19过表达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ncRNA-H19可通过特异性吸附miRNA-760调控nanog基因表达,从而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减轻炎症程度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病情,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疾病的研究甚少。 目的:观察慢性哮喘小鼠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变化。 方法: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以PBS致敏及激发小鼠,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哮喘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用鸡卵白蛋白制备慢性哮喘模型,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结论:病理提示哮喘模型组支气管上皮黏膜脱落,同时上皮黏膜有杯状细胞增生,部分管腔内大量黏液栓塞;气道、血管旁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正常对照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表现,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明显减轻。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减低,白细胞介素13 和白细胞介素4明显增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较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4明显降低。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4水平,提高体内白细胞介素1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分布于人及动物多种组织和器官中.文献报道MSC在体内能分化为气道及肺组织上皮细胞.本文着重阐述了MSC对肺疾病损伤的修复及其在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减轻炎症程度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病情,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疾病的研究甚少。 目的:观察慢性哮喘小鼠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的变化。 方法: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以PBS致敏及激发小鼠,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哮喘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用鸡卵白蛋白制备慢性哮喘模型,于第21天激发前气管内注射PB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0 μL。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结论:病理提示哮喘模型组支气管上皮黏膜脱落,同时上皮黏膜有杯状细胞增生,部分管腔内大量黏液栓塞;气道、血管旁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正常对照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表现,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明显减轻。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减低,白细胞介素13 和白细胞介素4明显增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较哮喘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2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4明显降低。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可能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4水平,提高体内白细胞介素1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异倍体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胸腔积液住院病人50人,其中确诊恶性胸腔积液30人,良性胸腔积液20人。各例均行胸水脱落细胞学、流式细胞术DNA含量、胸水癌胚抗原(CEA)及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异倍体阳性率73.3%;良性胸腔积液异倍体阳性率5.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胸液组CEA平均值为(34.8±14.9)μg/L;良性胸液组CEA平均值为(4.7±1.5)μ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胸液组ADA平均值为(27.1±10.8)IU/ml;良性胸液组ADA平均值为(52.7±22.2)IU/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85.0%;流式分析联合胸水CEA检测对恶性胸水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83.3%,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流式细胞术细胞DNA分析,是对细胞病理学、肿瘤标志物分析的有益补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癌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研究表明肺癌是多基因异常的疾病,涉及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及染色体的异常等方面。资料表明染色体的异常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肺癌中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染色体异常与肺癌的关系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改变表现为整条染色体的丢失或获得,即非整倍体。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较为复杂,细胞水平上有染色体重复、缺失、倒位、易位等,表现在分子水平上如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即一个位点上两个多态性的等位基因中一个出现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