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及体外表达。方法:选择编码乙肝核心抗原C基因片段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成DNA质粒pCDNA4-C-GFP,并将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结果:通过RT-PCR检测到其RNA的表达,Confocal观察到GFP绿色荧光。结论: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成功可以进行对HBV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可溶性细胞间粘分子-1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和临床有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肝脏疾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作为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细胞损伤程度、病情疗效观察及监测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本文就其产生、结构、生物学意义以及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及体外表达.方法选择编码乙肝核心抗原C基因片段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成DNA质粒pCDNA4-CGFP,并将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结果通过RT-PCR检测到其RNA的表达,Confocal观察到GFP绿色荧光.结论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成功可以进行对HBV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肝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已有报道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增高[13],并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对27例重型肝炎进行了sICAM1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1997年5月~12月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14~61岁,平均(38±11.3)岁。其中重型肝炎(FH)27例,包括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AFH)13例(其中急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  相似文献   
6.
抗Caspase-3核酶的体外制备与活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针对大鼠凋亡基因Caspase-3设计的核酶(Rz107和Rz544)的体外转录,切割及活性鉴定。方法 大鼠Caspase-3基因的PCR片段克隆于T载体T7启动子下游,32^P标记的体外转录物作为靶RNA。设计合成并克隆针对大鼠Caspase-3 mRNA的核酶(Rz107和Rz544),32^P标记转录,核酶与靶RNA按一定比例进行体外切割实验。结果 Rz107在37℃有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切割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最适温度为50℃。其米氏常数(km)为14.13mol/L,酶催化反应速度常数(kcat)为2.31/min。而Rz544则无切割活力。结论 体外制备的Rz107具有良好的特异催化切割活性,它有望通过切割(Caspase-3)而抑制凋亡发生,可发展为新一代抗肝炎症的核酸药物。  相似文献   
7.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和临床有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肝脏疾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作为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细胞损伤程度、病情疗效观察及预后监测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本文就其产生、结构、生物学意义以及在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