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动态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Ⅱ~Ⅲ级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诊断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后、术毕和术后6 h进行血清cTnI的动态检测,记录围术期心电改变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术前cTnI≥0.3 μg/L为阳性,将病人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结果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6 h cTnI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或P<0.01);术毕及术后6 h cTnI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术后心电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cTnI是判断心肌损伤的可靠指标,术前cTnI升高对识别围术期高危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及判断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皮氧(tcPO_2)和二氧化碳(tcPCO_2)监测具有连续、无创、即时反映血气参数的特点,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扩大,本文就其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局限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异丙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时的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人体格状况分级)Ⅰ~Ⅱ级病人36例,随机分成三组:咪达唑仑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咪达唑仑加异丙酚复合组(Ⅲ组);观察循环、麻醉深度(双频指数、边缘频率)、术毕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而Ⅲ组病人循环功能较Ⅱ组稳定,清醒时间较Ⅰ组短,麻醉深度更为适宜。结论我们认为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7岁,ASAⅠ或Ⅱ级,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咪达唑仑组(M1组)、高剂量咪达唑仑组(M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前30min分别给予M1组和M2组患儿分别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0.75 mg/kg,口服10%葡萄糖混合液5ml。吸入8%七氟醚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及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分、麻醉苏醒谵妄量表(PAED)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并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滞留PACU时间。结果 C组患儿的分离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PAED评分、FLACC疼痛评分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2组滞留PACU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或0.75mg/kg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分离焦虑,但不能减少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咪达唑仑0.75mg/kg会延长PA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用计算机模拟选择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Marsh、Shuttler和Kirkpatrick(以下简称M、S、K参数)报道的药代学参数模拟单次静注丙泊酚血浆浓度以选择适合中国人的参数。方法 90例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测定和模拟静注丙油酚后1~5 min和10 min血浆浓度。计算样本加权残差(WR)和绝对值加权残差(absWR)、个体内中位数加权残差(MDWR)和中位数绝对值加权残差(MDAWR)、预测和实测浓度的目标函数。结果 三种参数预测和实测浓度均显著相关(P<0.05)。老年组M和S参数WR、absWR、MDWR、MDAWR无差异,但与K参数差异显著(P<0.05);中、青年组S参数预测和实测浓度拟合最好。老、中和青年组Marsh参数目标函数分别是-286.9、-332.2和-480.5,S参数分别是-290.6、-334.6和-393.5,K参数分别是-454.7、-350.2和-386.6。结论 M和S药代学参数适用于老年人单次静注丙泊酚浓度预测,中青年选用S参数为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七氟醚浓度与效应的关系,建立七氟醚药代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 选择23例ASA Ⅰ或Ⅱ级拟在伞身麻孵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吸入5%(v/v)七氟醚,观察频谱熵的变化过程.通过参数估计和优化建立PKPD模型,采用交义验证进行模型准确性验证.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时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的平均值是96和87,以RE、SE作为效应指标得到药代药效学参数:keo=(0.32±0.12)/min,(0.33±0.14)/min;γ=3.40±1.12,3.62±1.19;EC50=1.22±0.21,1. 254±0.20;七氟醚的效应位浓度与RE、SE之间的相关系数γRE=0.77,γSE=-0.77(P<0.01).结论 应用脑电频谱熵建立的七氟醚药代药效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较好.七氟醚效应位浓度与脑电频谱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病例1 患者,女性,36岁,孕23+3周,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因咳嗽10 d,伴夜间不能平卧及呼吸困难1周入院.术前检查:神智清楚,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3次/min,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min,心功能Ⅳ级;心脏听诊可闻及收缩期3级吹风样杂音;心脏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 cm~2)伴轻度返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彩超估算肺动脉收缩压130~145 mm Hg);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浓度103 g/L;肾功能检查示肌酐30 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索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和七氟烷对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2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至Ⅲ级,年龄≤1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心脏外科手术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患儿入手术室后面罩吸入体积分数为0.05的七氟烷,经外周静脉依次注射舒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mg/kg和依托咪酯0.3mg/kg。在麻醉诱导前和诱导后1、3、5min各时间点,记录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血流动力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麻醉诱导前后各时间点患儿的SBP、D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麻醉诱导后1min的SBP、DBP、HR分别较麻醉诱导前下降3.8%、6.4%、2.4%。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镇静时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监测意识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16例病人在全麻诱导前用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同时监测BIS和AEPindex,用逻辑回归、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过程、以及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意识状态的准确性。结果 BIS和AEPindex均能很好的反映病人镇静时的意识状态(P=0.01),AEPindex的ROC曲线下面积与BIS的ROC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警醒评分(OAA/S)从2恢复到3时AEPindex从42急剧上升至67(P>0.01),而BIS则从64逐渐上升至72(P>0.05),提示AEPindex对患者意识状态的差别力更好。OAA/S与BIS、AEPindex和靶控浓度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是0.781、0.684和-0.580,P均<0.01)。结论 AEPindex和BIS均能正确反映靶控输注异丙酚镇静时的镇静深度,AEPindex对意识(有/无)的鉴别更佳,而BIS能很好的反映意识恢复的渐进性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术前患者异丙酚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峰效应时间法测定异丙酚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36例,ASAⅠ级,不用术前药,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后,用AAI A-Line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开始注射异丙酚至听觉诱发电位指数降至最低的时间(T_(PEAK)),用T_(PEAK)和Marsh、Shafer等报道的异丙酚药代动力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0。结果T_(PEAK)为(142±62)s。Marsh模型相关的Ke0为0.626 min~(-1),Shafer模型相关的Ke0为0.914 min~(-1)(P<0.01);对应的t_(1/2)Ke0分别为1.107、0.759 min,模型间Ke0和t_(1/2)Ke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患者异丙酚Ke0与药代动力学模型有关,且与国外报道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