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常春藤皂苷元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0、2.5、5、10、20、40μmol·L-1)常春藤皂苷元处理RAW264.7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组、脂多糖(LPS)组(1μg·L-1)、LPS+2.5μmol·L-1常春藤皂苷元组、LPS+5μmol·L-1常春藤皂苷元组和LPS+10μmol·L-1常春藤皂苷元组;采用LPS干预24 h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并用常春藤皂苷元共孵育24 h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2)体内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200 mg·kg-1)及常春藤皂苷元低、中、高剂量组(12.5、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土茯苓总苷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土茯苓总苷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通过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茯苓总苷中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1)、β-谷甾酮(2)、豆甾醇(3)、白藜芦醇(4)、咖啡酸(5)、5-O-咖啡酰莽草酸(6)、4-O-咖啡酰莽草酸(7)、3-O-咖啡酰莽草酸(8)、反式肉桂酸(9)、蝉翼藤糖酯A(10)、华中冬青素(11)、(+)-南烛木树脂酚(12)、肉桂酸乙酯(13)、毛色二孢素(14)、糙叶败酱碱(15)、金色酰胺醇酯(16)、交链孢酚(17)、没食子酸(18)、豆甾-4-烯-3,6-二酮(19)、异细交链孢素(20)、3,4-二甲氧基咖啡酸(21)、thunberginol C(22)、3,5-二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苷(23)、白皮杉醇(24)、原儿茶酸(25)、莽草酸甲酯(26)、甲基岩藻糖苷(27)、8-甲氧基蜂蜜曲菌素(28)。结论:其中,化合物15~17、19、20、22、...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有-β-受体阻滞活性,且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方法:以β-受体阻滞剂咔唑洛尔为先导化合物,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结构拼合原理,对其内醇胺侧链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0个1-(9H-卟唑-4-氧)-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V1-V10。结果和结论:所合成的目的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10个化合物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支过速,其中化合物V1、V3、V4的活性与先导化合物相似。  相似文献   
4.
氧化苦参碱胃内滞留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延长苦参素的作用时间,降低肠道菌群的降解作用,便于给药,制成苦参素胃内滞留缓释片。方法:以HPMC为骨架材料,十六醇为助漂剂,碱式碳酸镁为产气剂,制备了一天给药两次的胃内滞留型缓释片,并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测定。结果: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r=0.9864,体外释药量与释药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个取样点及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1h20%。45%、2h35%~60%、8h75%以上,且起漂时间不超过5min。结论:该缓释片处方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长期给药对犬的各种毒性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0、37.5、75、150mg/kg 每 d 静脉给药1次,每周6d,连续给药13周,观察给药期间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摄食量、体温、尿、粪便、心电图、血液细胞学及生化学指标、大体解剖及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Beagle 犬静脉注射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13周,各剂量组动物行为活动均如常,一般情况良好。高、中、低剂量组心电图、犬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指标均未见明显与受试物相关的异常改变。给药组动物的脏器重量及其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未见与给药相关的显著性差异,系统尸检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各受检脏器均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银杏内酯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静脉给药13周后,犬的无毒剂量为150mg/kg(相当于推荐临床人用剂量100mg/60kg 人/d 的90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用HPLC测定血浆中泮托拉唑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国产肠溶微丸胶囊相对进口肠溶片的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6条雄性犬交叉po单剂量受试胶囊和参比片40mg,HPLC测定血浆中的浓度。结果受试及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lag为(0.792±0.102)和(0.667±0.342)h;ρmax为(5.825±3.623)和(6.727±2.893)mg·L-1;tmax为(2.056±0.274)和(1.825±0.137)h;t1/2为(0.920±0.264)和(0.994±0.288)h;AUC0-∞为(9.115±5.106)和(9.856±6.236)mg·h·L-1;F为(95.4±15.2)%。结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7.
苦参素注射液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苦参素浓度的方法,考察苦参素注射液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以氯仿-正丁醇(98:2)为提取溶剂处理血样.6条beagle犬iv苦参素注射液,测各时间点血药浓度,PAPP 2.0程序处理数据.结果:苦参素注射液犬体内的各个重要药动学参数如下:α为(0.053±0.007)μg·min-1,β为(0.008 3±0.001 0)μg·min-1,t1/2β为(84.1±4.3)min,k10为(0.025±0.003)μg·min-1,k12为(0.018 8±0.002 0)μg·min-1,k21为(0.018±0.003)μg·min-1,AUC为(85.9±11.3)mg·h·L-1.结论:本法提取回收率较高,拟合结果表明苦参素体内分布属于二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8.
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肝脏疾病发病诱因复杂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愈率不够理想,迫切需要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与药物。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种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是近年来肝脏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肝脏疾病中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为主线,对近年来lncRNA调控肝脏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详细阐述lncRNA通过调节肝脏疾病中关键的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等多种生理过程,从而促进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为肝脏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寻找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靶点及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多苷是一种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的有效组分,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综合征等。在雷公藤多苷众多不良反应中,其肝脏相关不良反应尤为显著。针对雷公藤多苷的肝毒性作用,总结近十年对雷公藤多苷肝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毒性物质基础进行了分析,对相应的配伍减毒药物以及其保护机制进行了总结分析,为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合理使用及配伍减毒提供文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脂类代谢产物,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S1PRs调节重要的生理功能。S1P是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重要的信号分子,S1P信号通路通过调节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组装、细胞骨架重排、黏着斑形成,发挥对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因此S1P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改善急性肺损伤、炎症性肠病和败血症等疾病中屏障功能紊乱的新靶点。本文对S1P信号通路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在屏障功能破坏相关性疾病模型中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治疗屏障功能破坏相关性疾病的新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