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收治的36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内造口组和腹膜外造口组,每组18例。术后随访4~16(中位7)月,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膜外造口组1例患者因乙状结肠近端拖出后肠壁血供障碍而改行腹膜内造口,故后续的分析中予以剔除。腹膜外造口组手术时间[(25.3±8.5)min]稍长于腹膜内造口组[(14.7±6.4)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早期(4周以内)出现造口缺血,均行造口重建手术;腹膜外造口组术后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内造口组[35.3%(6/17)比0,P〈O.05];两组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10/17)比27.8%(5/18),P〉O.05]。腹膜外造口组后期(超过4周)未出现并发症;腹膜内造口组出现1例造口脱垂、1例造口狭窄和2例造口旁疝,并发症发生率为22.2%(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操作并不比腹膜内造口复杂。且其后期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腹膜内造口。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气管高反应性 ,在外源性和内源性刺激因素触发下而导致广泛的、可逆的气道狭窄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1] 。哮喘的治疗原则以抗感染为主 ,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近年来 ,我们在上述方案的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 ,效果显著。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住院治疗的哮喘病例 ,随机分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治疗组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10岁 71岁 ,对照组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11岁 70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之间无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91~1997年共作纤维结肠镜检查2382例,其中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溃结)118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8例本院患者中男69例,女49例;年龄17~88岁,平均42岁;病程1周~20年;临床症状便次增多95例,腹痛88例,里急后重62例,脓血便70例,血便13例,粘液便25例,身体明显消瘦4例。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充血水肿92例,溃疡糜烂78例,血管模糊不清103例,脓性分泌81例,粗糙颗粒样改变26例,伴有息肉形成10例,肠腔变窄2例。炎细胞浸润118例,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片段25-35(Aβ25-35)的方法建立AD大鼠实验模型,探究高压氧治疗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空间探索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10只,分别是对照组(control组)、AD模型组、高压氧治疗组(HBO+AD组)。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片段25-35(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将10只AD模型鼠放置于动物高低压氧实验舱中进行5个周期的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后随即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在定位航行实验期间和空间探索实验期间大鼠经过原平台的次数、经过目标象限的次数,首次到达原平台的时间以及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观察高压氧治疗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空间探索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AD模型组相比较,在为期5天的定位航行实验期间,高压氧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减少(P<0.01),且运动轨迹逐渐向内环移动。在空间探索实验期间,与AD模型组相比较,高压氧治疗组大鼠经过平台的次数(P<0.05)、经过目标象限的次数(P<0.0...  相似文献   
5.
肛门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时病人局部有异物感,疼痛、坠胀。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外用中药坐浴进行治疗,一般1周内治愈。活血散是本院科研制剂。经临床应用于治疗肛门血栓,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处方刘寄奴170g,地肤子170g,半枝莲160g,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群中结直肠肿瘤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进行的17 939例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结直肠肿瘤的性别、年龄及部位分布特征.结果 共诊断结直肠肿瘤4450例(24.8%),其中结直肠息肉3410例(19.0%),结直肠腺癌1040例(5.8%).肿瘤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从40岁开始明显增加(P<0.01),并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结直肠肿瘤分布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占63.3%,近端结肠占36.7%.其中息肉局限于远端结肠者1802例(52.8%)、局限于近端结肠者1049例(30.8%)、同时位于近、远端结肠者559例(16.4%).癌肿位于远端结肠者921例(88.6%),位于近端结肠者118例(11.3%),同时位于近、远端结肠1例(0.1%).结论 乙状结肠镜检查不足以对全结肠肿瘤进行筛查,采用全结肠镜检查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用于治疗下肢脉管炎,在止痛、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灌注和减少致残等方面有较好疗效。兹就治疗前后血浆连接蛋白(Fn)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探讨如下。资料与方法下肢脉管炎患者74例,男68例,女6例。年龄34~67岁。据病情分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溃结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湿热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湿热瘀阻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接受溃结康或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后,溃结康组在显效率上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在完全缓解率、好转率及无效率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8.8%。结论:溃结康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湿热瘀阻证),安全性上优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并伴有腹胀、腹痛、恶心、纳差、肛门坠胀、心烦等亚健康症状.便秘发生原因很多,不外乎有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