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利多卡因混合芬太尼-潘库溴铵静脉局部麻醉能否降低利多卡因的剂量。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成二组,用0.6ml/kg的0.25%利多卡因(1.5mg/kg)混合1ug/kg芬太尼-0.5mg潘库溴铵或者0.5%利多卡因(3mg/kg)进行静脉局部麻醉。每5min1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至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松开止血带后,每5min1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有明显差异,A组明显快于B组(P<0.05),松开止血带后,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镇痛时间,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5%利多卡因混合芬太尼-劣库溴铵具有0.5%利多卡因相同的静脉局部麻醉效果,可减少局麻药剂量和潜在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2.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以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更佳。本研究拟对不同配伍的罗哌卡因、吗啡、可乐定和氟哌利多用于术后PCEA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首次于1997年由Delecluse等[1]提出,其特点是好发于口腔,预后极差且多见于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病人。在2008版的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中,PBL属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细胞瘤的一种罕见亚型。其诊断主要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药物治疗后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医院住院治疗的89例中心型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观察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气管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痰培养共分离病原菌2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占58.77%;革兰阳性菌51株占24.17%;真菌36株占17.06%;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2.22%、19.91%、12.32%、11.37%、9.9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呋喃妥因最敏感,敏感率均达100.00%;而白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敏感率为1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治疗过程中同时灌注抗肿瘤药物与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平喘解痉通气治疗的新技术应用。将BiPAP呼吸机与超大剂量超声雾化器同步联通,给患者治疗。其雾化液为我院中药科自制,以黄苓、苦参、金银花、连翘、洋金花、麻黄等为主的配方。45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_aO_2、P_aCO_2、S_aO_2%)及肺通气功能(FVC%)显著改善。另外,单用BiPAP呼吸机组(对照组),与超声雾化器同步联通使用组(实验组)相比较,血气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BiPAP呼吸机与超声雾化器同步联通新技术应用,不但提高了该机通气效率。并借助其送气压力,大大提高了超声雾化液进入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速度与分布率,达到湿化气道,气管内直接给药,解痉平喘治疗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潜在核心基因。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到脓毒症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4514和GSE65682,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维恩分析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采用Metascape数据库、RcisTarget包和CIBERSORT算法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转录因子富集分析及免疫浸润分析。选取数据集GSE5772进行验证,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并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对数据集GSE54514、GSE65682分别进行WGCNA分析,筛选出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绿色”和“棕色”模块,并对两个模块的基因取交集,维恩分析得到20个关键基因。这些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形态调节、单核细胞迁移等通路上。转录因子富集分析显示转录因子ZNF148可能是基因集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进一步通过数据集GSE5772验证,发现基因FGD3、MBP、MSN、RNF130和SETD1B在脓毒症患者中明显低表达(P<0.05)。免疫浸润分析表明这5个核心基因均与免疫细胞含量密切相关,其中只有FGD3、MSN和RNF130的表达与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5个核心基因,这些基因与免疫细胞密切相关,其中基因FGD3、MSN和RNF130可能是脓毒症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疗效及时机,为优化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胸外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NTM肺病患者85例,其中观察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6.6±1.0)岁]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2个月以上;对照组43例[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3.4±1.5)岁],根据药敏结果用药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24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病情无变化例数(率)、病情逆转率、死亡率,并对观察组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41.9%(18/43)、16.3%(7/43);观察组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为83.3%(35/42)、2.4%(1/42),观察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情逆转率分别为4.8%(2/42)亦低于对照组的18.6%(8/43),P0.05。观察组不同病程分组比较并发症及治愈率,病程3年内明显优于3-6年及6年以上(P0.01);病程3-6年优于6年以上(P0.05)。结论对确诊NTM肺病,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肺,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已有少量报道,但结核性毁损肺往往由于胸腔黏连严重而被胸腔镜列入禁忌症,2010年10月我院结合大量肺结核开胸手术经验,尝试应用胸腔镜对一位结核性毁损肺患者进行左全肺切除术,结果全胸腔镜完成手术,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一、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伴间断咯血6月",10年前因咳嗽、咳痰在当地住院,诊断为左上肺结核给予HRZE抗结核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