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患者男,50岁.体重82 kg,血型A型.2003年5月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坏死切除小肠,仅剩末端回肠约20cm.术后出现腹泻,每天4~5次,体重渐进性下降,小肠移植前体重降至56 kg,确诊为短肠综合征.依赖TPN维持生存且多次发生腔静脉导管感染败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简化迷切 +毕I式吻合 (RSV +H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DU)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 1993~ 2 0 0 0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 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RSV +HG10 0例 (62 5 % ) ,常规胃大部分切除 +毕I式吻合 (SG) 60例 (3 7 5 % )。随访 7年 ,比较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及Visick分级。结果 RSV +HG组在倾倒综合征、溃疡复发率与SG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RSV +HG组返流性胃炎、营养障碍发生率分别为 6%和 2 % ,SG组分别为 3 0 %和 2 5 %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96%的RSV +HG组病人Visick分级达到 1~ 2级 ,其中 70 %为 1级。而SG组术式病人Visick1级为 43 % ,与RSV +H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RSV +HG可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具有满意的远期疗效 ,是一种治疗DU的简单有效 ,合理可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碟形开放引流术能有效地吸除渗液,随时清除胰腺坏死组织,但其腹部大的横切口敞开,易发生肠管脱出。应用尼龙拉链于腹部横切口上,既可保留该术之优点.又可在非观察及换药时拉闭拉链,防止肠管脱出,保持一定的腹压。临床试用5例,其中装置单拉链2例,拼缝双拉链3例,发现皆有一定的优点,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28例行脾切除术,4例行脾切除 原发病灶切除,4例未手术治疗。结果 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良性病变24例。均痊愈。脾脏恶性肿瘤12例,预后差。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脾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7例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合并腹股沟疝的病例,应用腹膜透析管腹腔置管围手术期控制腹腔积液,普理灵疝装置修补疝气,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围手术期腹腔积液均得以有效控制,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后1例并发阴囊血肿,切口渗血1例,腹腔积液渗漏1例。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1~36个月,1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于术后45个月死亡;所有病例修补后无1例复发。结论腹膜透析管腹腔置管可有效控制肝硬化合并腹股沟疝病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普理灵疝装置可作为疝修补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干细胞移植组(MSC)、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及MSC+G-CSF组(n=48),各组再按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分为12、24、48、72h亚组(n=12)。MSC组造模后6h经股静脉注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G-CSF组造模前连续3天皮下注入G-CSF 40μg/kg,MSC+G-CSF组则联合应用,假手术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并评分,测定Bax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检测血清中TNF-α、IL-6、AMY、CRP含量,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治疗组间的指标差异。结果各治疗组48h前未见死亡,72h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胰腺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治疗组各时间点Bax蛋白水平和凋亡指数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MSC+G-CSF组48、72h凋亡指数及24、48,72h Bax蛋白含量与MSC和G-CS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治疗组血清TNF-α、IL-6、AMY、CRP含量24h/48h后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SC+G-CSF组48h/72h各指标与MSC组和G-CS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SC组与G-CSF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自体骨髓MSC移植与动员能有效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大鼠胰腺的损伤,可能与MSC的抗炎症及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和骨髓干细胞动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肾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制备SAP大鼠模型240只,随机平分为对照组、SAP模型组、MSC组、G-CSF组和MSC+G-CSF组,各组术后再平分为12、24、48、72h组。MSC组在SAP模型6h后注射MSC 1.2ml,G-CSF组在SAP前3天每天预注射G-CSF 40μg/kg,MSC+G-CSF组联合使用G-CSF和MSC方法,对照组注射等量NS。比较各组病死率,观察肝脏和肾脏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比较血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Cr、LDH和炎症因子TNF-α、IL-6、CRP含量,比较肝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超过48、72h病死率与S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肝、肾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变化均轻于SAP模型组;治疗组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较SAP模型组不同程度减低,其中MSC+G-CSF组部分指标与单独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凋亡指数与单独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MSC与G-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移植MSC和G-CSF骨髓动员均能有效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肝肾损害,其中联合治疗效果最佳,其中对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制备SAP大鼠模型,设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3h、6h、12h点观察各组的病死率、肾脏的病理学变化及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凋亡指数的变化,检测血清NO、MDA、ET-1、BUN、CREA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12h点的存活率虽然高于模型组,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治疗组,血清各指标的含量及病理评分不同程度地小于模型组(P<0.05,P<0.01或P<0.001).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肾脏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指数大于模型组(P<0.05,P<0.01),但是各组Bax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0.05).结论 地塞米松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血中炎性介质的含量来实现的,诱导肾脏细胞凋亡也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58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7年2月~2006年9月共收治58例经手术治疗的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病人,现总结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43~85岁,平均67.2岁,其中60岁以上42例。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内科疾患者21例,术前有1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者9例。2.癌肿部位:58例病人中右半结肠癌18例,其中位于回盲部7例,升结肠5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右侧2例;左半结肠癌24例,其中位于乙状结肠12例,降结肠6例,结肠脾曲4例,横结肠左侧2例;直肠癌16例,其中位于直肠下段5例,直肠中上段11例。3.手术方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