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周围间隙积液的影像学表现、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65例经MSCT及MRI检查诊断肝脏IPSE征象的病例包括肝肿瘤介入治疗后108例(40.8%)、慢性肝炎78例(29.4%)、肝转移瘤25例(9.4%)、尿毒症16例(6.0%)、肝脓肿11例(4.1%)、心力衰竭10例(3.7%),其他包括急性胰腺炎6例、外伤性肝损伤6例和胰腺及胆囊术后5例(6.4%),总结IPSE的影像表现并分型。结果依照IPSE的影像表现分为三型:全肝叶型138例(52.1%);肝右叶型77例(29.1%),肝左叶型50例(18.8%)。结论不同类型IPSE影像表现与其发病基础有关,对临床综合判断肝组织及其功能损伤程度、分析病因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早期脑梗死患者38例,均在症状出现24 h内行头颅CT平扫及CTP检查。将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区与健侧对应区的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5例头颅CT平扫发现可疑脑梗死区,主要位于大脑半球,表现为密度轻度减低、局部脑沟稍变浅等;其余23例患者CT平扫未发现异常。38例患者的CTP检查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梗死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与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均较健侧对应区明显下降,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较健侧对应区缩短,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较健侧对应区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脑梗死患者IP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F、CBV、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区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MTT、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的18例患者中,经积极溶栓等治疗后梗死区缩小6例,梗死区消失5例,仅表现为梗死区TTP和MTT延长、CBF和CBV变化不大3例,梗死区无明显变化4例。结论:64排螺旋CTP检查可以准确地提示早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治疗重症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再联合使用CT引导下肺穿刺空洞注入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痰菌转阴率(76.47%vs 42.31%)、病灶显著吸收率(61.76%vs 30.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空洞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空洞内存在液平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88%vs 46.1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痰中少许血丝,未经特殊处理后1周内消失.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治疗重症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T影像表型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96例肺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22例,女174例,年龄61~81岁,平均(66.0±16.8)岁.手术方式均为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记录每例患者的基线信息、临床表现、手术...  相似文献   
7.
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3例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和ERCP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8.3%(18/23),均表现为特征软组织肿块(直接征象)和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间接征象)。CT同时提供了较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诊断符合率91.3%(21/23),表现为肝内胆管均呈不同程度的扩张,肝外胆管狭窄、截断。CT结合ERCP后全部诊断正确,并提供详细信息。结论: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检查有较好的诊断,结合ERCP可以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MRI)扩散加权定量参数常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活检穿刺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前均进行MRI和血清PSA检查,根据Gleason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分化组(n=9例,2~4分)、中分化组(n=32例,5~7分)和低分化组(n=21例,8~10分),比较不同病理分组患者ADC值及tPSA、fPSA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ADC值与Gleason评分及tPSA、fPSA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ADC值逐渐降低,tPSA、fPSA逐渐升高,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ADC值与Gleason评分和tPSA、fPSA成负相关(P<0.05);直线相关散点图显示,ADC值与Gleason评分和tPSA、fPSA存在直线相关性(R2=0.832,P<0.05;R 2=0.381,P<0.05;R 2=0.492,P<0.05)。结论小视野前列腺ADC图可提高肿瘤的可见率,与Gleason评分及血清PSA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为临床鉴别前列腺癌及病理分级提供一定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后晚期直肠癌患者放化疗预后与MRI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TexRAD,采用T2加权对化疗前和化疗6周后MRI的过滤直方图技术进行纹理分析(TA)。在轴向图像上手动描绘包含肿瘤最大横截面积的感兴趣区域,并且过滤步骤在不同解剖尺度(精细,中等和粗糙)下提取特征,统计特征(平均强度,标准偏差,熵,偏度,峰度和正像素平均值)。Cox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包括组织学,放射学和组织学独立预测的总体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单变量特征。结果 MPP(纹理细腻,风险比6.9,95%CI:2.43-19.55,P0.001),平均(中等纹理,HR 5.6,95%CI:1.4-21.7,P=0.007)和室壁静脉入侵(HR 2.96,95%CI:1.04-8.37,P=0.041)独立预测OS,平均值(中等纹理,HR 4.53,95%CI:1.58-12.94,P=0.003)、MPP(纹理细腻,HR 3.36,95%CI:1.36-8.31,P=0.008)和预期的圆周切除边缘(HR 3.1,95%CI:1.01-9.46,P=0.046)预测DFS。对于OS,MRI上的EMVI(HR 4.23,95%CI:1.41-12.69,P=0.01)以及MRI上的DFS峰度(中等纹理,HR3.97,95%CI:1.44-10.94,P=0.007)和CRM累及(HR 3.36,95%CI:1.21-9.32,P=0.02)是独立的治疗后因素。只有TA独立预测治疗前或治疗后分析的RFS。结论基于MR的直肠癌TA可在手术前预测结果,有助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人工流产对女性造成的痛苦愈来愈受到医患的关注,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我院分别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