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起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皮肤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皮肤感染的20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胎膜早破与无胎膜早破病史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4.19%、2.09%;产程延长者与产程正常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6.46%、2.09%;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者与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2.99%、0.69%;羊水性质正常与异常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1.73%、6.72%;有窒息与无窒息的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11.11%、2.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单、双、3、5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0%、1.24%、2.05%、3.55%,单人病室与双人病室、双人病室与3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人病室与单人、双人、3人病室,单人病室与3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受到分娩方式、产程、是否存在围产期合并症以及病室人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 近年来随着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积极干预,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发病率逐渐下降,然而临床中糖代谢正常的孕妇分娩巨大胎儿的比例逐年升高。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NDFMS)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且排除妊娠合并糖尿病的186例产妇为NDFMS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正常体质量新生儿的197例正常产妇为正常组。分娩后5 d内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采集两组产妇及配偶的一般资料、妊娠期饮食和运动相关数据,NDFMS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6月总分娩量为9 942例,其中巨大胎儿785例,包括糖尿病性巨大胎儿114例,NDFMS 67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分娩胎儿数1 167例,非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分娩胎儿数8 775例,糖尿病性巨大胎儿发生率为9.77%(114/1 167),NDFMS发生率为7.65%(671/8 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7,P=0.012)。NDFMS组初产妇比例、产妇身高、妊娠期增重、配偶身高、产妇妊娠期日均主食量、日均摄糖量、日均水果摄入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次〔OR=0.556,95%CI(0.363,0.882)〕、产妇身高〔OR=1.126,95%CI(1.074,1.181)〕、妊娠期增重〔OR=1.030,95%CI(1.004,1.056)〕、日均水果摄入量〔OR=0.998,95%CI(0.997,0.999)〕是NDFM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NDFMS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初产、产妇身高、妊娠期增重过多是NDFMS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膳食基础上适当增加水果摄入可能是NDFM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止血带联合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合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对其中应用止血带联合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合术的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14例患者术前一般状况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 14例患者中10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4例为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者2例,胎盘植入者10例,胎盘穿透达子宫浆膜层者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384.6±486.2)ml,均无子宫切除者,平均手术时间(73.5±23.2)min,平均住院时间(5.7±1.0)d;术中均未出现周围脏器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止血带联合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合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止血效果好,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206例皮肤感染的新生儿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琼脂稀释法检坝419种抗生素对金葡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培养出金葡菌45株,分离率29.22%;其耐药率前3位依次为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结论:新生儿金葡菌的检出率与国内其他研究相似,治疗首选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对分娩预测的作用.方法 对200例妊娠37-41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FBP-1测定,比较IGFBP-1和宫颈评分预测72小时内分娩的成功性.结果 宫颈分泌物中IGFBP-1预测72小时内分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9.1%、92.14%、91.52%、97.56%,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宫颈分泌物IGFBP-1不仅反映宫颈成熟度,也反映子宫下段的生理变化过程,可作为产程发动的指标,且不依赖于临床经验,对于指导临床进行必要的产科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宫颈Bishop评分预测临产时间的价值.方法:对200例妊娠37~41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FBP-1测定,比较IGFBP-1和宫颈评分预测72 h内临产的成功性.结果:宫颈Bishop评分≥7分者IGFBP-1阳性率为95.12%,明显高于<7分者49.69%(P<0.001).随着宫颈成熟度的增加,IGFBP-1阳性率逐渐升高,IGFBP-1阳性率与宫颈成熟度呈正相关.110例72 h内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8例(98.18%),IGFBP-1阴性2例(1.82%),90例>72h临产者中IGFBP-1阳性10例(11.11%),IGFBP-1阴性80例(88.8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01).IGFBP-1预测72h内临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18%、88.89%、91.53%、97.56%,而宫颈Bishop评分是31.82%、93.33%、85.37%、52.83%.结论:宫颈分泌物IGFBP-1能反映宫颈成熟度,可作为预测临产时间的一个客观指标.检测IGFBP-1预测临产时间明显优于宫颈评分,其阳性可预测在72 h内临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206例发生皮肤感染的新生儿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分娩新生儿9131例,均为母婴同室,发生皮肤感染206例,发生率2.3%.新生儿的皮肤感染类型有2种,其中新生儿脓疱疮192例(93.2%),脐炎14例(6.8%).在所有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95株(61.7%),革兰阴性杆菌59株(38.3%).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检出病原菌的29.2%(45/154),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率相当高.革兰阴性杆菌以阴沟肠杆菌最常见,占检出病原菌的12.3%(19/15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敏感率高. 结论 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皮肤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居于首位.检出细菌提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子宫瘢痕处组织厚度>3 mm(A组),37例瘢痕处组织厚度≤3 mm(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成功率为100%(41/41),与B组患者94.6%(35/3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二次手术的例数为1例,占2.4%(1/41),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22.9%(8/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一次手术时,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为(102.5±38.3)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77.2±40.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量为(34.7±10.8)mL,较B组患者(52.4±13.2)mL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伤口感染率为4.9%(2/41),明显低于B组21.6%(8/3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尿道损伤率、尿路感染率、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生型CSP患者中子宫瘢痕处组织厚度>3 mm的第一次手术成功率较高,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伤口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Ishikawa细胞的表达及雌、孕激素、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对其表达的调节。方法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株,分别加入17-β雌二醇(E2)、孕激素(MPA)、MPA+E2及HB-EGF处理48~72 h后,采用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处理组OP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OPN mRNA(245 bp)及其蛋白(45×103)在Ishikawa细胞均有表达;MPA、MPA+E2和HB-EGF均可增加OPN mRNA的表达(P<0.05),分别增加42%、32%及87%;OPN蛋白表达增加显著(P<0.05),分别为127%、67%及163%,E2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OPN在Ishikawa细胞的表达同时受孕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上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