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VEGF、MVD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MVD值以及C-erbB-2表达情况。结果 88例标本中VEGF阳性62例,阳性率为70.45%;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相对中晚期组(Ⅱb-Ⅲ)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相对早期组(Ⅰ-Ⅱa)(P〈0.05);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有逐渐升高趋势(P〈0,05)。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高趋势(P〈0.01);MVD值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而增高(P〈0.01)。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显微镜与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形态学实验教学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全新的软硬件平台让形态学实验教学充满了现代感与时代气息,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传统"的问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脑出血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1]。丘脑作为脑出血的主要部位之一,由于它位置深,功能重要,一旦出血后往往预后差,死亡率高。一直以来,丘脑出血的治疗为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2]。本文分析了我院2014年至2016年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性丘脑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6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照脑梗死临床路径积极治疗;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3000 U,皮下注射,2天1次,连续应用3周,其余同对照组.3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梗死面积及血清中NSE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面积相比,治疗组梗死面积为(4.43±0.02)cm2,对照组(6.17±0.04)c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清NSE逐渐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能减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梗死面积,改善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宋纪宁  薛振生 《湖南医学》2014,(2):332-333,33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且术后发现脑缺血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在入院当天及治疗后7 d、14 d、21 d、28 d、35 d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MRI的弥散加权成像功能(DWI)测定发现缺血时及缺血后7 d、14 d、21 d、28 d、35 d时脑缺血情况并计算其面积。【结果】治疗组d21、d28、d35 NIHSS评分分别为(8.7&#177;1.8)分、(8.0&#177;1.6)分、(7.0&#177;1.6)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0.05);治疗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在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05)。【结论】EPO能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微循环重建的机制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6.
宋纪宁  徐卫国 《中国医药》2007,2(5):318-320
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近几年来,随着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对结肠癌及其他肿瘤的防治作用的进一步观察,以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成为肿瘤学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COX-2及其选择性抑制剂的深入研究为肿瘤防治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mRNA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NRP-1mRNA的表达与MVD间的相关性,以期了解NRP-1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4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NRP-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105标记的新生肿瘤血管,计数MVD值。结果:45例大肠癌组织中39例可见NRP-1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87.0%;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仅3例表达,阳性率为6.7%。大肠癌组织中NRP-1mRNA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NRP-1mRNA的表达程度随MVD值的增加而升高(r=0.38,P=0.01)。结论:NRP-1可能与大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相关,NRP-1mRNA高表达代表着大肠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趋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70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5例。EP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检测并且比较2组在入院当天及治疗后7、14、21、28、35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神经功能、利用DWI技术测量的脑血管痉挛后脑缺血面积。检测并且比较2组患者术后1、4、7、10、14 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EPO组治疗后21、28、35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PO组治疗后7、10、14 d血清NSE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能降低NIHSS评分,增加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通过降低血清NSE及IL-6水平等多种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0%(22/100)、33.3%(5/15)、56.0%(14/25)和70.5%(62/88),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乳腺癌组最高,4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00);乳腺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15),VEGF在Ⅱ b期+Ⅲ期组中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Ⅱ a期组(P=0.006).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6),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7);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MVD值(个)分别为14±4、18±4、20±6和23±15,良性病变组中MVD值最低,乳腺癌组中MVD值最高,4组MVD值旱逐步升高趋势(P=0.000),其中在乳腺癌组中发现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6);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00),乳腺癌组中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0).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VEGF可能与乳腺痛的发生发展有关.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nd microvessel density(MVD)count in breast benign affection,breast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breast carcinoma in situ,an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F expression,MVD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se diseases. 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count in 115 cases breast benign diseases(including 40 breast fibroid tumor,40 breast cystic hyperplasia and 35 intraductal papilloma,19 breast atypical hyperplasias and 32 breast carcinomas in situ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SP-method). 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 in breast benign diseases,breast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breast carcinoma in situ were 21.74%(25/115)、31.58.%(6/19)and 53.13%(17/32)respectively.It was the lowest in breast benign affection group,and was the highest breast carcinoma in situ group.The expression of VEGF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three groups(P<0.05).The MVD count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14.41±2.59,18.89±4.47 and 21.13±4.12 respectively,It was the lowest in breast benign affection group,and was the highest breast carcinoma in situ group.The MVD count of the three groups increased gradually(P<0.05).In VEGF positive group,MVD count was 19.41±4.78;In VEGF negative group,MVD count was 14.91±3.15.The MVD count was higher in VEGF positive group than that in VEGF negative group(P<0.05). 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VEGF could promote microvessel growth in breast tumors.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VE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