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合人工皮肤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刚  王永满  孙拥新  冯玉柱  高潮  李春梅  姜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24-3926,T001
探讨复合人工皮肤在修复中国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背部正中分别切除全层皮肤至深筋膜的3个创面,3个创面以数字表法分成复合皮移植组(实验组),刃厚皮移植组(对照组1)及全厚皮移植组(对照组2),术后定期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在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结论:表皮细胞悬液与脱细胞真皮基质重组的复合皮由于含有真皮与表皮双层结构,其组织学形态与超微结构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通过表皮细胞培养可扩大皮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了皮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者的治疗,解决了自体供皮不足上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在严重烧伤早期应用血液稀释疗法,研究机体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选择伤后6h内住院的成年男性严重烧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体液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体液复苏治疗同对照组。并于伤后24h内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血液稀释。二组患者分别于伤后8,16,24,48h测定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稀释后,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楔嵌压(PAWP)等反映血流动力学的指标有所改善。②对照组患者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伤后显著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虽经补液治疗,上述指标仍于伤后24h达峰值,伤后48h才接近正常范围;而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稀释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伤后24h基本达正常水平。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应用血液稀释疗法是安全的,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大大提高体液复苏的效果,尽快恢复循环血容量,有效防治休克。  相似文献   
3.
烧伤病人血流变学动态改变与体液复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血流变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液复苏的关系以及严重烧伤后贫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将238例烧伤住院患者按轻重程度及体液复苏方案不同,分为四组观测。结果烧伤后24~48h 内及时补充新鲜血并结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对有效减少烧伤后输血量是十分有益的。结论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测是监测烧伤休克和指导体液复苏的最佳指标之一,严重烧伤后早期补充新鲜血并给予中药治疗是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防治贫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是利用工程学和医学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哺乳动物正常和病理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研制生物代用品 ,以恢复维持或改善其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于直接移植或用于体外器官再造的干细胞培养 ;体外生成用于治疗目的的种子细胞 ;细胞衬里和器官 ;研制用于自体或异体细胞的相容性材料 ,以制备可移植的人工活性材料或装置。皮肤为人体最大的组织 ,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皮肤覆盖于身体表面 ,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它不仅使机体与外界隔开 ,更重要的是它参与自动免疫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当由于外界损伤…  相似文献   
5.
离心力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离心力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以及大面积烧伤患者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健康献血员和大面积烧伤患者肝素抗凝血各4ml,以不同转速(0r/min,800r/min,2000r/min,3000r/min,R=16cm)离心5min后,收集红细胞各10μl,加入到1.4ml 15%聚丙烯吡咯烷酮(PVP)中,应用全自动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表观黏度值(H)和红细胞变形指数(EI)。结果健康对照组不同离心速度离心后红细胞变形性不同,未离心全血红细胞H值为12.3~17.4,离心后红细胞H值为14.7~16.4;烧伤患者组未离心全血红细胞H值波动范围为8.1~20.4,EI值不稳定,而离心红细胞H值波动范围为14.4~16.9,EI值稳定。结论高速离心(3000r/min)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并随离心力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应用低速离心后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更适合烧伤患者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严重烧伤后应用血液稀释疗法,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严格选择20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制作严重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按烧伤前、伤后,,,,68162448h,6个时相分别检测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增加。结论: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应用血稀疗法可明显减轻烧伤休克期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与黏滞,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效改善血容量。血液稀释疗法在烧伤休克期及围手术期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早期修复及临床治愈率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法国STA全自动血凝仪测定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时,血浆先进行1∶2稀释,当vWF活性>105%时仪器自动进行1∶8稀释测定得出测试结果.妊娠时vWF活性增高,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一般均>105%,因此本文建立一种新的孕妇vWF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人工皮肤在修复中国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背部正中分别切除全层皮肤至深筋膜的3个创面,3个创面以数字表法分成复合皮移植组(实验组),刃厚皮移植组(对照组1)及全厚皮移植组(对照组2),术后定期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在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结论:表皮细胞悬液与脱细胞真皮基质重组的复合皮由于含有真皮与表皮双层结构,其组织学形态与超微结构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通过表皮细胞培养可扩大皮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了皮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者的治疗,解决了自体供皮不足。  相似文献   
9.
严重烧伤后体液丧失,可因组织缺血、缺氧和能量代谢障碍而发生休克,单纯的体液复苏不能纠正血容量不足及改善机体缺氧情况。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我们对20只严重烧伤小型猪行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治疗,并观察了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38例烧伤住院患者按烧伤轻重程度的不同,系统探讨其伤后不同阶段血流变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体液复苏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烧伤后贫血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流变学的关系,从而为烧伤休克的体液复苏和烧伤后贫血的中医中药治疗提供新的监测依据,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