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Annexin—A1模拟肽Ac2—26对小胶质细胞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释放的影响及其对Toll样受体2(TLR2)的调控作用。方法根据处理不同将大鼠来源的原代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Aβ1-42组(给予Aβ1-42刺激组)、Aβ1-42+对照乱序肽组(在给予Aβ1-42刺激的同时加入氨基酸乱序组处理)、Aβ1-42+Ac2—26(在给予Aβ1-42刺激的同时加入Ac2—26处理)及空白对照组。经上述处理24h后,收集各组小胶质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1β、IL-6和NO的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LR2的蛋白水平。结果Aβ1-42和Ac2—26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β1-42作用后,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由静息的苎麻状变成激活的阿米巴状巨噬细胞样;Aβ1-42组、Aβ1-42+对照乱序肽组、Aβ1-42+Ac2—26及空白对照组上清TNF-α浓度分别为(125.17±7.13)ng/L(118.78±7.28)ng/L、(24.02±2.62)ng/L和(20.89±1.82)ng/L,IL-1β浓度分别为(117.61±8.73)ng/L(108.90±6.53)ng/L、(27.06±3.32)ng/L和(24.58±3.45)ng/L,IL-6浓度分别为(108.67±5.86)ng/L(102.67±4.85)ng/L(25.94±2.83)ng/L和(19.68±2.66)ng/L,Aβ1-42+Ac2-26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6浓度明显低于Aβ1-42组、Aβ1-42+对照乱序肽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β1-42+Ac2—26组上清液NO浓度为(20.27±2.53)mmol/L,低于Aβ1-42组(75.68±6.14)mmol/L、Aβ1-42+对照乱序肽组(69.25±4.50)mmol/L,与空白对照组(16.39±2.96)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β1-42+Ac2—26组TLR2水平明显低于Aβ1-42和Aβ1-42+对照乱序肽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2—26可有效抑制Apwz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TNF—α、IL—1β、IL-6和NO,主要通过下调TLR2的水平来实现的。Ac2—26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是否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调控机制有关。方法给予乳鼠心肌细胞高低两种浓度(500、100μmol/L)和不同时间(0、4、8、12、24h)过氧化氢(H2O2)刺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S标志蛋白p-PERK和CHOP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ERS抑制剂化学伴侣PBA(4-phenylbutyric acid)抑制心肌细胞ERS,Western blot检测p-JNK、p-PERK和CHOP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12和Caspase-3的活性。结果①低浓度H2O2可显著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高浓度H2O2则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坏死;100μmol/L H2O2刺激心肌细胞8h时其凋亡率最高。②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时ERS标志蛋白p-PERK和CHOP表达显著增高。③ERS抑制剂PBA预处理心肌细胞,可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p-PERK、CHOP表达及Caspase-3、Caspase-12活性的上调,与单纯H2O2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浓度H2O2可通过促发ERS整合调控机制介导心肌细胞凋亡。这一结果将从ERS整合调控细胞应激的角度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期中胆红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以来自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回顾性研究获得基本信息,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采用酶法测定空腹血糖(GLU)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7.86%(102/1 297)。TB、DB在GDM组的值要低于非GDM组(5.8±2.2和6.4±2.4,P=0.023;2.4±1.3和2.5±0.9,P=0.036)。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TB、DB与空腹血糖、1h血糖、2h血糖间的线性关系,TB、DB与血糖值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TB、DB与GDM的相关性,其最高层与最低层相比患GDM的风险降低(RR 0.54;95%CI,0.31~0.95)和(RR 0.61;95%CI,0.38~0.99)。结论妊娠中期高胆红素水平患GDM的风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川藏香茶菜丁素和己素的结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川藏香茶菜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经光谱解析和化学转换反应,确定川藏香茶菜丁素为3α,11β,13α-trihydroxy-entkaur-16-en-15-one(1),川藏香茶菜己素为11β,13α,15α-trihydroxy-entkaur-16-en-3α-β-D-glucoside(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方法。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根据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干预;对照组不予干预。干预组再根据不同高凝因素分为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组(A组)、红细胞聚集组(B组)、无血栓及红细胞聚集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下肢DVT形成、肺血栓栓塞症(PTE)以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干预组DVT发生率、致死性PT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住院期间以及出院随访期间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提示了解血栓形成早期凝血改变,并实施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DVT及PTE发生率。根据不同致高凝状态,寻找不同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可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从止咳、平喘草药野罂粟PapavernudicauleL.朔果中分得4个Isopavine型生物碱,经理化常数及波谱分析确定为瑞芙热米定(reframidine,Ⅱ)、黑龙辛甲醚(amurensinine,Ⅳ)、黑龙辛(amurensine,Ⅴ)和refractamine(Ⅶ)。其中Ⅶ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以Ⅱ,Ⅳ和Ⅴ为前体合成4个简单衍生物,药理实验表明以上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平喘、止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神经元损伤度对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进行缺氧处理,不同的时长(0.5、1、2、4 h)后,复氧处理24 h ,收集神经元条件培养液(neuron‐conditioned media ,NCM ),然后将NCM刺激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24 h(NCM∶小胶质细胞培养液=1∶1,V/V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内的M2表型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inase‐1)和激活标记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r‐ginase‐1的表达变化规律。同时,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变化规律。最后,将不同损伤度的NCM 诱导小胶质细胞形成不同表型,将小胶质细胞和缺氧处理2 h后的神经元共培养24 h ,MTT法检测神经元的活力。结果轻微损伤(缺氧0.5、1 h)的NCM 明显下调M2型标记物arginase‐1的表达水平,中度(缺氧2 h)和重度(缺氧4 h)损伤的 NCM 能够上调arginase‐1的表达,各种损伤度的NCM都能上调Iba‐1的表达水平,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小胶质细胞。同时,轻微损伤的NCM明显上调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而中度和重度损伤的NCM 对这些促炎因子的释放没有影响,各种损伤度的NCM 都能明显上调营养因子的分泌。M T T法检测表明,轻微和重度损伤处理的NCM刺激的小胶质细胞进一步加重缺氧处理的神经元损伤,而中度损伤的NCM对缺氧处理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神经元损伤度是决定小胶质细胞表型的重要因素,进而使小胶质细胞进一步发挥神经毒性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术前和术后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疼痛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探讨合理可行的介入栓塞治疗镇痛方法。方法:90例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前1h口服奥施康定10mg,术后口服奥施康定10mg q12h×3d,观察统计镇痛效果及相关副作用。结果:术后12h疼痛发生率为32.2%,24h为8.9%,术后48h后疼痛发生率稳定在3.3%,其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0。结论:口服奥施康定可有效控制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和术后的疼痛,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