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贵州省平坝县伤寒干预项目的持续效果,为肠道传染病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伤寒、副伤寒资料,分析干预区和对照区疫情特征;现场调查收集人群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KAP)资料,比较干预前后近期及干预后远期的持续效果。结果干预区发病率下降多于对照区,且维持在较低水平(1.00/10万),对照区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8.12/10万);干预后近期和远期效果指数分别为0.54和0.49;干预后远期人群KAP总答对率63.3%、知识总知晓率49.3%、正确态度总持有率55.6%、良好卫生行为形成率78.8%,均高于干预前、低于干预后近期。结论贵州省的伤寒和副伤寒干预项目降低了发病率、改善了人群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后人群KAP远期效果不如近期效果显著,说明健康教育开展要有持续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云县城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潜在传染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为当地伤寒防制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便(饮食服务人员、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凉拌食品和排污沟水等标本检测伤寒等肠道致病菌,并用个案调查表调查饮食等服务人员、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行为卫生习惯和危险因素,用Excel 2000统计分析。结果从141例饮食服务人员的大便中检出丙型副伤寒杆菌1株,检出率0.71%;17份血培养阳性愈后患者的大便分离到1株甲副。饮食等服务人员、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卫生习惯。患者中25%就诊前自购药物,66.67%未及时就诊;67.86%未住院治疗,住院者平均住院6.17d,平均用药时间为8.26d。结论患者不规范治疗所致带菌、从业人员的健康带菌是伤寒副伤寒传播流行的潜在传染源。个人不良卫生习惯是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传播、流行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1996 ~ 1999 年淋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流行最广泛的性传播疾病 ,因多种耐药菌株发生率逐年增加 ,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 ,疫情蔓延极为迅速。为掌握我省淋病流行特征 ,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我省 1996~ 1999年淋病报告发病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 :人口资料和疫情数据均来源于贵州省卫生防疫站疫情室的资料汇编和年报 ,与 9个地州市上报的疫情资料逐一核对 ,数据可靠。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2 .结果和分析 :(1)流行强度及发展动态 :1996~ 1999年全省共报告淋病患者 810 6例 ,死亡 2例 ,年平均发病率 5 .76 /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贵州省流脑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德江县2005年的一起流脑暴发疫情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21例病人中5-15岁年龄组占76.19%。全部病例既往无流脑疫苗接种史。病人脑脊液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7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磺胺、头孢曲松和利福平敏感。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和报告、将流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应该是今后贵州省控制流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及其变迁,为临床用药、应急药品储备及预防服药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对贵阳市2000—2007年部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合计耐药率93.2%,其中,萘啶酸耐药率最高89.0%,其次是头孢噻吩7.5%,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2.1%和1.4%。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呈上升的趋势。双耐药、三重耐药及四重耐药菌株主要采集于甲型副伤寒高流行县区。结论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存在多重耐药性,可能是其流行原因之一;耐药性日趋严重,提示药敏监测对该地区甲型副伤寒流行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1951-199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猩红热流行的防治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省1951年以来的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病率由1958年的12.96/10万下降到90年代中后期的0.75~2.46/10万,1994年以后无死亡;但报病县由70年代的23.90±4.72个/年逐步增加到80、90年代的39.20士5.64个/年,且由农村转移到中等发达城镇或城乡结合部,发病有明显的夏季高峰,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1~15岁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9.7%.[结论]我省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冬季 ,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党早片区儿童中发生了一起原因不明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暴发 ,经省、地、县卫生防疫部门联合调查证实为麻疹暴发。1 对象与方法由从事流行病学工作的专职人员入户进行现场和个案调查。采集病人病后 15~ 4 5d静脉血 ,由重庆市卫生防疫站和贵阳市传染病医院检测麻疹IgM抗体。人口资料和患儿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史由当地县卫生防疫站提供。麻疹诊断标准按GB 15 983- 1995。2 结果2 1 发病概况 党早片区系林区山寨 ,交通闭塞 ,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 ,村民居住拥挤。此次疫情波及 3个…  相似文献   
8.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库区鼠疫疫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库区自然地理景观、啮齿动物和蚤类、以及鼠疫感染指标,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库区6县18个涉淹乡(镇)的19个村。采集啮齿动物和蚤类标本、指示动物和正常人血液,检测鼠疫菌和鼠疫FI抗体。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3目6科13属25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住宅和农田优势鼠种,住宅室内平均鼠密度为2.17%,农耕区平均鼠密度为1.14%。发现蚤类3种,印鼠客蚤为优势种。检测各类标本517份,未检出鼠疫菌和鼠疫FI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动物间或人间鼠疫疫情。结论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广泛存在家鼠型鼠疫的自然地理景观、主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和传播媒体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有可能引起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血清群特异性PCR技术了解贵州省近年钩端螺旋体(钩体)流行菌群,为贵州省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方法(G1/G2-PCR)对来自贵州省近年的钩体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应用基于致病性钩体O抗原基因的血清群特异性PCR(O-PCR)对贵州省近年的58株钩体分离株进行血清群鉴定,并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O-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G1/G2-PCR检测结果显示58株菌株均为致病性钩体,O-PCR将58株致病性钩体菌株鉴定为黄疸出血群,与传统的MAT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O-PCR技术可作为我省钩体快速分群鉴定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手段,贵州省近年的钩体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2013年贵州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聚集性病例卡片资料、聚集性/暴发调查报告和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发生1049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3 035例,重症病例34例,死亡1例。分布于9市(州)的77个县(市、区),高发地区为遵义市(390,占37.18%)、贵阳市(148起,占14.11%)和六盘水市(128起,占12.20%)。聚集发生地以农村(48.62%,510/1 049)居多,高于城市和城郊。发生场所以家庭聚集最多(482起,占45.95%),其次为幼托机构(335起,占31.94%),第三为混合聚集(133起,占12.68%);农村和城郊以家庭(占69.02%和48.57%)居多,城区以幼托(占72.80%)居多。聚集性疫情高峰期为3-5月(730起,占69.59%)。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占81.98%(2 488/3 035)。聚集性疫情肠道病毒检出率68.77%(207/301),单一感染中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最多占46.38%(96/207),其次为EV71感染占25.12%(52/207),混合感染以EV71+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居多占12.08%(25/207)。结论 贵州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分布广泛,家庭及幼托机构好发,病原多样,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