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液体疗法通过提高脑灌注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东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平衡液+胶体液+脱水剂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剂。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脑灌注压(CPP)、GCS评分并进行比较,评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液体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平均CPP升高了(10.80±4.84)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平均CPP升高了(7.13±3.29)mm Hg。两组治疗后CPP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PP[(70.13±4.52)mm Hg]高于对照组[(66.47±3.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60±1.35)分,对照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13±0.64)分。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PP,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基于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探讨消瘀康胶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硬膜下血肿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瘀康胶囊治疗(当归、苏木、木香、赤芍等).观察患者出入院时MGS-GCS评分、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分;记录服药前后CT结果显示的血肿量变化及拔除引流管时间;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至出院时,观察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MGS-GC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时间(3.49±1.30)d,优于对照组(4.38±1.51)d(P<0.05);血肿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良好率为44.64%,显著率为30.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0%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5%,优于对照组58.03%(P<0.05).结论 基于活血化瘀法组方的消瘀康胶囊,可以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血肿吸收,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改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脑膜缺损患者可以通过人工硬脑膜材料结合神经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保护脑组织的完整。目的:分析各种人工硬脑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应用可行性。方法:按照硬脑膜材料的不同来源进行分类,分析各种硬脑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行性,以及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通过材料复钙试验及溶血试验的结果分析材料的抗凝特性和溶血性。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100例胶原蛋白膜修补后观察。结果与结论:硬脑膜修复的材料主要有自体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异种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以及天然材料,每种材料都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不足。脑膜缺损修补的并发症有脑脊液漏、假性脑膜膨出、感染、蛛网膜炎等。人工硬脑膜材料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新型生物硬脑膜材料和可吸收材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脑膜缺损患者可以通过人工硬脑膜材料结合神经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保护脑组织的完整。 目的:分析各种人工硬脑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应用可行性。 方法:按照硬脑膜材料的不同来源进行分类,分析各种硬脑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行性,以及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通过材料复钙试验及溶血试验的结果分析材料的抗凝特性和溶血性。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100例胶原蛋白膜修补后观察。 结果与结论:硬脑膜修复的材料主要有自体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异种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以及天然材料,每种材料都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不足。脑膜缺损修补的并发症有脑脊液漏、假性脑膜膨出、感染、蛛网膜炎等。人工硬脑膜材料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新型生物硬脑膜材料和可吸收材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性前循环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术后综合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33例65岁以上老年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急性期手术治疗2例,早期手术治疗15例,延期手术治疗16例.术中采用15 min以内控制性低血压,充分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及脑动脉解剖间隙进入术区、术中积极采用罂粟碱棉片及尼莫同盐水冲洗保护血管技术,术后尽早应用中西医结合技术综合治疗.观察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33例患者33枚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31枚,包裹修补2枚,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并发症:术后24h额叶脑梗塞4例,肢体不同程度瘫痪加重4例,肺部感染4例,电解质紊乱5例,消化道出血5例.术后3个月随访,ADL 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2例,Ⅴ级0例.结论 先进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合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老年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癫痫(ITLEp)又称复杂部分发作癫痫,占癫痫患者的25%。这种癫痫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单侧或双侧颞叶出现病理性棘慢波改变。CT或MRI显示:患侧侧脑室颞角轻度扩大。杏仁核是ITLEp发作扩布的必经途径之一,应用X刀一次或分次超大剂量(1次140Gy,2次140Gy,2次间隔24h)损毁杏仁核治疗ITLEp已取得肯定作用,但治疗技术要求高且有一定风险。近年来国外采用一次小剂量(1次30~40Gy)损毁杏仁核等脑功能性核团,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脑膜缺损患者可以通过人工硬脑膜材料结合神经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保护脑组织的完整。目的:分析各种人工硬脑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应用可行性。方法:按照硬脑膜材料的不同来源进行分类,分析各种硬脑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行性,以及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通过材料复钙试验及溶血试验的结果分析材料的抗凝特性和溶血性。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100例胶原蛋白膜修补后观察。结果与结论:硬脑膜修复的材料主要有自体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异种材料、人工合成材料以及天然材料,每种材料都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不足。脑膜缺损修补的并发症有脑脊液漏、假性脑膜膨出、感染、蛛网膜炎等。人工硬脑膜材料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新型生物硬脑膜材料和可吸收材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9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精神抑郁症表现。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组20例(实验组),单独应用RTMS治疗组20例(对照组)。对所有研究病例适时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巴氏指数评分、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测定,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抑郁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13.43±2.35)、(15.16±3.02)分,均较治疗前[(31.90±3.72)、(30.27±3.86)分]降低,实验组及对照组巴氏指数分别为(67.26±3.53)、(63.43±3.24),均较治疗前(51.25±6.51、52.37±6.7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巴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0.42±0.02)、(0.36±0.03)μmol/L,均高于治疗前[(0.29±0.03)、(0.27±0.0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6例,显效8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是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8例重症脑外伤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在第1次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均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检测结束后立即给以治疗组病人手厥阴经电刺激30 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2次检测。对比刺激前后即时的血流变化情况。每天给予手厥阴经电刺激30 min,持续电刺激1个月后再次进行相同指标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结果刺激组患者手厥阴经电刺激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持续刺激1个月后,治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伤后3个月时,刺激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刺激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非刺激组。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能提高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对于促进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苏醒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