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712篇
内科学   23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885篇
预防医学   38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16篇
  5篇
中国医学   338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RDS早产儿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胎龄(29.03±0.58)周;出生体质量(996.91±98.52)g;病程(3.48±0.56)h;临床分级Ⅰ级58例,Ⅱ级32例;Apgar评分(6.85±1.06)分。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NIPPV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45例。NIPPV组给予NIPPV治疗,NCPAP组给予NCPAP治疗,若两组治疗后不能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12、24 h后和治疗结束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治疗前。NIPPV组治疗12、24 h后PaO2、OI明显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结束时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PS使用率(22.22%vs 44.44%)、有创通气率(17.78%vs 40.00%)、氧疗时间[(71.42±7.62)h vs(85.62±9.24)h]、有创通气时间[(46.78±5.32)h vs(55.27±6.14)h]、住院时间[(30.42±3.65)d vs(35.62±3.89)d]、并发症率(31.11%vs 53.33%)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通气功能,有利于减少PS使用、有创通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青春期PCOS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某院接诊的75例青春期PCOS患者,将其以奇偶数法随机分为D组(n=38)和MD组(n=37),D组以达英-35(Diane-35)治疗,MD组以二甲双胍(Metformin)+达英-35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用药效果、用药前后性激素、FG(Ferriman-Gallway)体毛评分及代谢指标情况。结果:MD组用药总有效率(94.59%)高于D组(73.68%)(P0.05);用药后两组LH(黄体生成素)、T(睾酮)、PRL(催乳素)和FG评分均低于用药前,E_2(雌二醇)水平高于用药前,且用药后MD组E_2水平高于D组,其他激素指标低于D组(P0.05);用药后MD组TC、TG、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用药前,且低于D组用药后(P0.05);而D组用药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青春期PCOS能达到较好用药效果,能显著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和月经状况,改善糖及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3.
4.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智齿冠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智齿冠周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双黄连粉针剂,对照组予红霉素片,给药方法相同,观察2组疗效。结果2组间有效率相同,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较好,是一种临床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lmonary,cmbolish)是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的临床综台征,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美国每年新发现病例65万例以上,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和肿蠕。以往认为发展中国家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病率较低,胆近年发现我国此病的发病率并不比发达国家低,误诊率高达67%,生前确诊率18%~39%。病死率高达30%,其中猝死占1/3。如及时确诊和治疗,死亡率可降至2%~8%。本重点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机制,旨在提高对其的诊断率和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27^kipl、p53、cyclin D1基因的表达在早期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LAB)检测70例早期胃癌和70例对照组(包括正常胃黏膜、胃增生性息肉、胃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中p27^kipl、p53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1)在70例早期胃癌中,p27^kipl、p53、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6%、61.4%、52.9%,而在70例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18.6%、4.3%,各指标在两组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2)在早期胃癌中,p27^kipl表达水平的下降与肿瘤位于贲门部和胃窦部以及与组织分化程度低相关;(3)p53的表达阳性多见于患者年龄≤50岁组和肿瘤〈30mm组;(4)cyclin D1与肿瘤的浸润至黏膜下层有关。(5)50%病例两种及两种以上基因同时异常表达明显高于单基因异常表达(32.9%)。结论在早期胃癌的发生过程中p53、p27^kipl、cyclin D1均发生异常表达,三种基因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在左心室肥厚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可见于高血压的极早期,甚至少数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前就存在室壁肥厚.这些资料表明左心室肥厚可由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左心室肥厚和神经体液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左心室肥厚作为心肌对心肌损伤及心脏超负荷的一种反应,反映了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和生长抑制因子(如心钠素、缓激肽、前列腺素及NO等)之间效应的失衡.前者直接调节和促进心肌细胞生长,后者则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胶元降解,对抗AngⅡ等生长促进因子的作用.本文综述AngⅡ在左心室肥厚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