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杏翻 《华夏医学》2006,19(2):270-272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肺部和肺外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5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有发热,50例有咳嗽。听诊只有5例有干湿性罗音。胸片X线检查37例可见肺部阳性体征。30例给予红霉素治疗,20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其中5例病情迁延者同时配合利福平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该病临床症状重、体征轻、胸片表现明显。其特点是症状与体征,体征与X线胸片不一致。红霉素治疗有效,但副作用大,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副作用小,用药依从性好,疗效满意。病情迁延者配合利福平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大咯血的病人指一次咯血量在50毫升以上或24小时达600~2000毫升者。半数以上的大咯血是由肺结核病引起,其次为支支管扩张,其他原因为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病等。大咯血是常见的危重病症,死亡率高。应争分夺秒就地组织人员抢救,切忌未经妥善处理即搬动转院治疗,除适当采用少量镇静剂及镇咳剂外,急救的重点是积极防治咯血窒息及止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70岁以上老人心电图运动试验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方法]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16例.70岁以上老人96例为老年组(Ⅰ组),其中冠心病患者为Ⅰa组、非冠心病患者为Ⅰb组;70岁以下120例为对照组(Ⅱ组),其中冠心病患者为Ⅱa组,非冠心病患者为ⅠⅠb组.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比较各组病人运动前后心率(HR)、血压(BP)、运动耐量(代谢当量,METs)、心率血压双乘积(RPP)以及心率变时性损害(CⅠ)等的变化.[结果]①老年组运动后心率均值低于对照组(Ⅰa组126/min vs Ⅱa组146/min,Ⅰb组137/min vs Ⅱb组154/min,P<0.05);运动峰值心率低于次极量心率(85%极量心率)者多于对照组(Ⅰa组35.14% vs Ⅱa组15.55%,Ⅰb组16.95% vs Ⅱb组5.33%,P<0.05);Ⅰa组运动中预测心率达到率低于Ⅱa及Ⅰb组(83% vs 92%、95%,P<0.05),CⅠ高于Ⅱa及Ⅰb组(16.91 vs 10.57、7.84,P<0.05).②老年两亚组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均小于<12/min,尤其Ⅰa组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明显低于Ⅱa组(8.46/min vs 13.41/min,P<0.05);③老年冠心病组运动后RPP明显低于对照组(Ⅰa组221.67 vs Ⅱa组253.54、Ⅰb组255.55,P<0.05).④两组间运动中缺血性ST段下降发生率及ST段下降程度无差异(Ⅰa组81.08%、1.71 mm vs Ⅱa组75.33%、1.63 mm,P>0.05),但老年冠心病组在较低运动负荷时已发生心肌缺血.[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运动后心血管系统反应迟钝现象,尤其表现在HR、RPP、及CⅠ等指标的异常.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较低运动负荷下即可出现心肌供血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4.
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首次进入医疗实践是 1 9世纪后叶 ,第一个引起医学界兴趣的硝酸酯类物质是硝酸异戊酯 ,1 86 7年英国爱丁堡一名医生LanderBrunton发现其治疗作用。1 879年WilliamMurreli首次报告硝酸甘油 (nitroglyc erin ,NTG)可治疗心绞痛。到今天硝酸酯仍然是治疗冠心病 (CHD)心绞痛疗效可靠的重要药物。其代表药物为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 (消心痛 )和 5-单硝酸山梨醇酯。目前国内外仍不断有新的不同的硝酸酯剂型的研制。但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仍是目前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1 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在预测首次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结果aVR导联无ST段抬高(n=281)、抬高0.05~0.1mV(n=68)和抬高≥0.1mV(n=77)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是1.8%、7.4%和15.6%。调整基线预测因子和入院时ST段压低的影响,aVR导联ST段抬高0.05~0.1mV和抬高≥0.1mV患者死亡的优势比分别是4.2(95%可信区间为1.4~13.5;P<0.001)和6.1(95%可信区间为2.4~17.3;P<0.001)。住院期间复发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增加而增加,而不同程度aVR导联ST段抬高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相似。aVR导联无ST段抬高、抬高0.05~0.1mV和抬高≥0.1mV患者左主干或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6.9%、37.1%和56.2%(P<0.001)。结论首次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抬高患者预后较差,而这种差的预后与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治疗也许有重要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两种透析方式的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对50个血透病人及46个腹透病人用短表36项(SF-36)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并用主观整体评估(SGA)分析其营养状态。[结果]两种透析方式在体力、疼痛、情感、疲乏等方面均无差别,社会功能方面腹透病人大于血透病人(P<0.001)。用SGA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状态并无差别,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成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状况与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营养状况好的透析病人其生活质量较好,而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2001—2003年行介入治疗不同疾病患者的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IN)的发生率及各病种CIN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我院2001—2003年行介入治疗的患者548例,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组(DM+CRF组)、单纯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组(CRF组)以及对照组(CON组)4组,分别检测行介入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统计不同病种患者CIN的发生率,了解各病种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DM组及CON组在行介入治疗前后血肌酐值无明显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M+CRF组和CRF组CIN的发生率分别为46%和37%,具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DM+CRF组有5例患者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CRF组有2例患者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糖尿病患者伴肾功能不全CI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之前需进行密切的肾功能监测,以及预防性使用药物治疗,防止急性肾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8.
有证据表明红细胞膜双层结构上磷脂的不对称分布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寿命的重要因素[1] 。磷脂酰丝氨酸 (PS)在红细胞膜表面上的过度表达可促进巨噬细胞和脾脏对红细胞的识别、吞噬和清除能力增强。我们在本实验中的目的是探讨尿毒症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表面磷脂分布的不对称性改变及其与贫血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 对象 血液透析患者 :随机选择我院 1984年 1月~ 2 0 0 0年 5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73例 ,其中女性 37例 ,男性 36例 ,平均年龄 (48± 12 )岁 ,透析时间 5个月~ 16年 ,平均每周透析 2~ 3次。腹膜透析患者 :随机选择我院 1996…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铁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它曾是透析病人最主要死因 ,但自从 1985年Eschbach首次将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E PO)应用于临床以来 ,肾性贫血的治疗有了明显的突破 ,因而有人称之为治疗肾性贫血的一次革命。通过治疗 ,病人自觉症状显著改善、体力增加、食欲改善 ,并且可使输血依赖者无须继续输血 ,有效地降低尿毒症病人的死亡率。本文主要讨论EPO的使用指征、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副作用和耐药性、靶目标以及如何配合铁剂的使用。1 EPO的使用指征由尿毒症引起的肾性贫血并有疲乏、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