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修医生:请问教授,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有哪些类型? 教授:血管通路也称血液通路,是针对体外循环的血液通路而言,即血液从人体内引出,经过体外循环部分,再返回人体内的出入通道。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伴ARF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中,14例无尿,4例少尿;20例尿蛋白、隐血均阳性;血肌红蛋白(2961.2±285.3)mg/L,血肌酐(823.7±184.1)μmol/L,谷草转氨酶(712.3±82.6)U/L、谷丙转氨酶(978.4±71.9)IU/L、肌酸磷酸激酶(12753.5±18.2)U/L、CPK-MB(138.4±25.8)U/L;15例(75%)为高钾血症。给予补充液体、血液透析滤过等治疗后,18例(90%)存活,2例(10.0%)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14例血肌酐恢复正常,血清酶均恢复正常。结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ARF时常表现为少尿型,高钾血症常见,血清酶学和血肌红蛋白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效果良好,存活者肾功能多可恢复。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两种透析方式的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对50个血透病人及46个腹透病人用短表36项(SF-36)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并用主观整体评估(SGA)分析其营养状态。[结果]两种透析方式在体力、疼痛、情感、疲乏等方面均无差别,社会功能方面腹透病人大于血透病人(P<0.001)。用SGA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状态并无差别,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成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状况与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营养状况好的透析病人其生活质量较好,而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纯度透析浓缩液和普通透析浓缩液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鄄6)、肿瘤坏死因子α(TNF鄄α)和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普通透析浓缩液(常规组,例)和42高纯度透析浓缩液(高纯度组,例)进行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随访4312个。月比较常规组与高纯度组患者在血清IL鄄6、TNF鄄α、血清白蛋白、干体重、体重指数(BMI)、上臂中肌肉周径(MAC)、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剂量上的差异。结果高纯度组43例,常规组42例,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比例、透析龄、BMI、Kt/V值和血清IL鄄6、TNF鄄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水平比较,随访结束时高纯度组患者血清IL鄄6[(6.91±5.13)pg/ml比(3.06±2.42)pg/ml]和TNF鄄α水平[(14.78±4.61)pg/ml比(13.60±4.24)pg/ml]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35.9±3.7)g/L比(37.6±3.4)g/L]、血红蛋白[(82.4±24.7)g/L比(88.2±22.9)g/L]及红细胞压积(0.25±0.07比0.28±0.05)均显著上升。与常规组比较,随访结束时高纯度组血清IL鄄6[(3.06±2.42)pg/ml比(4.22±3.99)pg/ml]和TNF鄄α水平[(13.60±4.24)pg/ml比(15.79±6.38)pg/ml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 (维乐福 ,venofer)治疗血液透析 (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30例HD患者 ,分为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组和口服铁组 ,每组 15例。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组 :每次血液透析时静脉注射 2 0 0mg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 10 0ml生理盐水 ,直至完成总补铁量 ;口服铁组 :琥珀酸亚铁 2 0 0mg ,每日 3次 ,共 8周。均同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EPO) 5 0 μ·Kg-1·次 -1皮下注射。比较 2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贫血均改善 ,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组血红蛋白 (Hb)上升每周 (4.5± 2 .0 ) g/L ,8周内Hb达到靶目标 (110 g)占 6 0 .0 % ,平均每人EPO总用量 4 5Kμ ,比口服铁组少 37.5 % ,而口服铁组Hb上升每周 (1.5± 0 .8) g/L ,8周内无 1例达到靶目标 ,平均每例EPO总用量 72Kμ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静脉注射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可作为伴有缺铁的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补铁的方式 ,配合EPO治疗贫血 ,疗效优于口服铁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中巨细胞病毒抗原检测及在肾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快速诊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并初步用于肾移植受者。方法采用抗CMV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运用免疫组化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对外周血白细胞核中CMV抗原(即刻早期抗原和早期抗原)进行染色,诊断CMV感染。结果共检测肾移植受者72例,CMV活动性感染率为47%(34/72),CMV病发病为18%(13/72)。CMV抗原阳性细胞数在CMV活动性感染者中平均为11.5/5万WBC,在CMV病者为20.5±17.8/5万WBC。同时检测10名健康人,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法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且能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可用于临床对CMV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有证据表明红细胞膜双层结构上磷脂的不对称分布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寿命的重要因素[1] 。磷脂酰丝氨酸 (PS)在红细胞膜表面上的过度表达可促进巨噬细胞和脾脏对红细胞的识别、吞噬和清除能力增强。我们在本实验中的目的是探讨尿毒症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表面磷脂分布的不对称性改变及其与贫血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 对象 血液透析患者 :随机选择我院 1984年 1月~ 2 0 0 0年 5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73例 ,其中女性 37例 ,男性 36例 ,平均年龄 (48± 12 )岁 ,透析时间 5个月~ 16年 ,平均每周透析 2~ 3次。腹膜透析患者 :随机选择我院 1996…  相似文献   
8.
1引言鱼精蛋白是一种多肽氨基酸,常作为肝素拮抗药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伴出血倾向或外科手术前、后的患者。文献报道犤1,2犦,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注射鱼精蛋白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心脏停搏。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鱼精蛋白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血液透析结束后注射鱼精蛋白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以供同道参考。2临床资料2.1一般资料13例肾衰竭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1~62岁,中位年龄38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急性肾衰竭1例,后8例患者曾使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本组中有5…  相似文献   
9.
雷帕霉素治疗肾移植术后肿瘤八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在肾移植后发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而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8例在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同时加用RPM(RPM组),15例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部分患者接受化疗(非RP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RPM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其中位存活时间为14.5个月,随访至今,仍有7例存活;1例Kaposi肉瘤患者减少RPM用量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最终因移植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死亡。非RPM组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内全部死亡。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5.0%和37.5%,非RPM组12个月、20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7.1%和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M发挥抗急性排斥反应作用的同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992年至2001年我院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全部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氧疗,以及抗病毒治疗,丙氧鸟苷10 mg/(kg·d),分2次静滴,7~10 d无好转加用或改用磷钾酸钠180 mg/(kg·d),分3次静滴;调整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减量至10 mg/d,环孢素剂量减至发病前的1/3~1/4,或停用环孢素,全部停用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直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其中12例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日达先)治疗,1.6 mg皮下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至体温正常。[结果]42例患者总存活率38%(16/42),给予胸腺肽治疗的患者存活83%(10/12),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胸腺肽治疗的患者的20%(6/30)(P<0.01)。所有存活病人肾功能正常,仅1例于1个内发生急性排斥。[结论]为提高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应给予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免疫增强剂胸腺肽可能提高存活率,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