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6例KD患儿作为 KD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1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KD组中合并CAL(CAL组)79例,未合并CAL(none 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67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 iNOS基因-1026C/A和+2087G/A 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基因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iNOS水平,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浆NO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浆iNOS、NO表达水平,分析2个SNP位点多态性与KD并发CAL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浆iNOS水平(48.02±31.46) U/L明显低于NCAL组(81.46±41.32) U/L和CAL组(90.29±47.68) U/L(P=0.000、0.000)。血浆NO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03,P=0.052),iNOS 基因+2087G/A位点 A等位基因及 GA+AA基因型频率在CAL组明显低于NCAL组(P=0.010、0.013),与 G等位基因及 GG基因型相比,A等位基因及GA+AA基因型均能显著降低KD并发CAL发生风险[OR(95%CI)= 0.41(0.21-0.82),0.42(0.19-0.92);P=0.010,0.029]。-1026C/A与+2087G/A 2位点构建的-1026C/+2087A单倍型频率分布在CAL组与NCA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026C/+2087A 单倍型携带者发生 KD并发CAL的风险显著降低[OR(95%CI)=0.45(0.22-0.91),P=0.030]。结论:血浆iNOS水平在KD及其CAL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iNOS基因+2087G/A多态性和-1026C/+2087A单倍型与KD并发CAL密切相关,其中+2087A等位基因可能为减少KD并发CAL发生风险的保护基因,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浆iNOS水平,减少NO产量实现。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该病的长期预后决定于其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程度.川崎病并发的CAL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目前研究显示CAL的发生与超抗原、巨细胞病毒、RNA病毒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相关,一些共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金属基质蛋白酶、三磷酸肌醇激酶等基因多态性也参与CAL发生;对川崎病动物模型及川崎病死亡患儿的冠状动脉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免疫细胞浸润冠状动脉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基质降解是CAL发病的关键步骤.该文就川崎病并发CAL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体外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Hcy)介导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通路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中组织蛋白酶V(CTSV)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浓度组(Hcy 1 mmol/L)、中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瘤(CAA)患儿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合并多发中小型CAA的KD患儿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9),分别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儿定期随访,以病程前3个月为观察期,总结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变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至3个月时,观察组6例冠状动脉恢复正常,11例冠状动脉较前回缩,19例冠状动脉稳定,2例发展为巨大冠状动脉瘤;对照组7例冠状动脉恢复正常,12例冠状动脉较前回缩,19例冠状动脉稳定,1例发展为巨大冠状动脉瘤;两组冠状动脉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合并鼻衄2例,皮肤瘀斑6例;对照组合并鼻衄1例,出现注射部位瘀点瘀斑7例;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出血事件。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KD合并CAA患儿的抗血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细菌感染性疾病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KD患儿共299例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入院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无感染组(150例)及感染组(14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热程、冠状动脉瘤、血液及生化指标等。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使用前热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5);两组患儿不完全川崎病百分比、冠状动脉瘤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3,P<0.05);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感染组患儿WBC计数明显较高(t=2.663,P<0.05)、CRP明显升高(t=2.059,P<0.05)、无菌性脓尿比例明显升高(χ2=33.173,P<0.05),两组间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N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中存在部分合并细菌感染灶,婴幼儿较多见,细菌感染可能与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相关,但对KD患儿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对于这部分患儿,在大剂量IVIG治疗同时,亦应早期给予足疗程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