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量化分析后装治疗中,使用不同累积剂量计算方法导致的总剂量评估差异。方法:使用混合形变配准算法,对32例已完成后装插植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计进行108次形变配准,并计算每个患者的形变总剂量。根据膀胱和直肠的体积控制情况将32例患者分为体积控制组(18例)和体积未控制组(14例),计算比较组间累积剂量体积参数(D0.1 cc、D1 cc、D2 cc)和相似度系数(DSC),并与GEC-ESTRO推荐的分次间剂量累加方法相比较。结果:DSC随形变图像相对体积比值的增大而变差。体积控制组中,GEC-ESTRO推荐方法和形变累积剂量差异(DDIR/DGEC)较小。对于膀胱,体积控制组D2 cc的DDIR/DGEC最大值为1.05,低于未控组1.07;DDIR/DGEC最小值为0.91,高于未控组0.80。提示在使用形变剂量评估过程中,形变剂量值可能比GEC-ESTRO推荐的剂量计算方法偏高5%~7%或偏低9%~20%,偏高和偏低的原因主要为参与形变的体积差异导致剂量网格缩放。而D0.1 cc、D1 cc的DDIR/DGEC更接近1。对于直肠,控制组没有观察到DDIR/DGEC偏高的情况,D2 cc的DDIR/DGEC最大值为0.99,低于未控组1.06;最小值为0.80,低于未控组0.85,但未控制组平均偏高6%。而直肠的D0.1 cc、D1 cc、D2 cc的累积剂量比值都较接近,并且差异不如膀胱显著。结论:在后装治疗中,形变体积可以影响到形变累积剂量的计算结果,合理控制形变轮廓的体积不仅有助于提高形变的准确性,而且形变总剂量评估结果更稳定,建议在后装治疗过程中重视对膀胱和直肠的体积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深度学习方法对周围型肺癌和肺结核球的分类能力,同时比较了不同来源CT影像和病灶大小对最终分类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数据包含了2家医院的4台不同CT机型,共114例证实为肺癌或肺结核球的金标准CT影像。对CT图像进行肺组织提取、裁剪、旋转、翻转等数据增强方法后,生成4686张训练图像。使用改进的、基于GoogLeNet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结果对总共146张训练集以外的测试图谱分类结果显示,模型的总体分类精确率、召回率、F值分别为88.9%、77.4%、82.8%。如果测试影像和训练影像来自不同CT机型,深度学习方法的分类能力下降(F值92.6%比74.2%)。模型对病灶最长径<3cm的病灶分类能力更高(F值88.0%比73.2%)。结论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周围型肺癌和肺结核球,但病灶大小以及训练集、测试集图谱来源对训练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美荣  韦成益  单国平  胡卫东 《肿瘤》2007,27(12):977-980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中hSTC-1mRNA的表达,判断外周血微转移状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外周血中hSTC-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中ER、PR及VEGF的表达。结果:hSTC-1mRNA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3.3%(28/30),在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为37.3%(19/51);17例非肿瘤成年女性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hSTC-1的mRNA。血液中的hSTC-1的mRNA表达与多个临床病理因子有相关性(P<0.05),包括: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VEGF等;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检测到hSTC-1基因的表达,说明乳腺癌已发生血行微转移,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STC-1的mRNA表达与多个临床病理因子有关;这些因子决定乳腺癌的预后,因此hSTC-1可以作为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斯钙素基因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人类斯钙素-1(hSTC-1)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液及骨髓中的表达,研究将hSTC-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用来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及骨髓中的肿瘤微转移情况.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51例乳腺癌病人的外周血(A组)、8例乳腺癌病人的骨髓(B组)以及30例乳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C组)中hSTC-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标本hSTC-1 mRNA的阳性率为93.3%,A组和B组hSTC-1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7.3%和37.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中检测到hSTC-1基因的表达,说明乳腺癌已发牛血行微转移;hSTC-1可作为检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骨髓微转移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cl-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照射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NCI-H446肺癌细胞株分5组:空白对照、单纯照射组、反义寡核苷酸加照射组、无义序列加照射组、脂质体加照射组。相应组照射10GY后24、48、72小时,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联合相互作用。[结果]照射组、反义寡核苷酸加照射组、无义序列加照射组、脂质体加照射组均有细胞抑制,并呈时间依赖关系。其中Bcl-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照射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联合作用指数(CDI)=0.86。[结论]Bcl-2反义寡核苷酸促进了照射对NCI-H446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DcR3和CD105标记的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中DcR3的表达,探讨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MVD计数。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61%,DcR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组织(P〈0.05)。结论DcR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特别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患者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对14例肺癌患者进行SBRT计划设计,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剂量验证模体中进行剂量计算,在Varian Trilogy加速器上进行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患者左(+X)、右(-X)、头(+Y)、脚(-Y)、腹(+Z)、背(-Z)方向上1、3、5 mm的摆位误差,对这6个方向γ通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在γ(3%/3 mm,2%/2 mm)两个标准情况下验证摆位误差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结果:γ(2%/2 mm)参数下仅摆位误差为1 mm时的右方向和脚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3%/3 mm)参数下摆位误差为1 mm时所有方向与原计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摆位误差为1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3 mm时,γ(3%/3 mm)的右、脚、腹和背方向的γ通过率90%,其它方向以及γ(2%/2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均90%;当摆位误差为5 mm时,各方向的两个标准的γ通过率均90%,头方向γ(2%/2 mm)通过率降为(35.29±8.40)%。结论:摆位误差对于SBR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有较大的影响,标准越严格,摆位误差对验证通过率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直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 (etectronbeam)在临床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 ,加速器电子束照射时均配有标准射野尺寸的限光筒 (treatmentcone) ,在实际的临床使用中 ,为了使射野形状与靶区形状的投影相一致 ,需要附加铅块或铅橡皮来改变限光筒的标准射野形状。电子线限光筒末端与标称SSD距离处有 5cm的空气间隙 ,铅橡皮既可放于限光筒末端也可直接放于病人体表被遮挡的位置[1 2 ],研究分析铅橡皮放置位置的不同对电子线防护效果的差异 ,对照射野周围组织的辐射防护 ,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 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手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或手术的1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两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各纳入60例符合要求病例。放疗组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 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 IGTV,每次5~15 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100 Gy (57.6~150.0 Gy);手术组VATS肺叶切除32例,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9例。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32.3个月。3例手术患者90 d内因感染发生治疗相关死亡,SBRT组无治疗相关死亡(P=0.079)。SBRT组3例患者随访期间因肿瘤外因素死亡(脑梗死、心脏病等)。12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其中手术组5例,SBRT组7例(P=0.543)。17例远处转移,其中手术组11例,SBRT组6例(P=0.835)。中位无瘤生存期手术组38.4个月,SBRT组33.5个月(P=0.178);1、3年总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95%、83%,SBRT组分别为93%、83%(P=0.993)。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总生存期与手术相当,二者局部控制率相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