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对二期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8例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THA术后慢性PJI(共48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一期清创手术时取出假体并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二期翻修,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评估指标为控制感染耗时?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culture positive,CP)35例,培养性阴性(culture negative,CN)13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控制,CN组控制感染耗时较CP组长[(119.3 ± 30.1)d vs.(98.4 ± 25.9)d,P=0.03];二期翻修术后门诊随访9~49个月(平均29.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CN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CP组[(2.8 ± 1.6)分 vs.(1.8 ± 1.2)分,P=0.03]?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低于CP组[(79.1 ± 9.1)分vs.(85.6 ± 7.1)分,P=0.01],术后优良率也明显较CP组低(53.8% vs. 85.7%,P=0.04)?CN组和CP组各有2例复发,但两组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 vs. 5.7%,P=0.62)?结论:采用二期翻修术可有效控制THA术后的慢性PJI,但CN患者的翻修术疗效明显较CP患者差?推测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针对性应用敏感抗生素可能对改善PJI翻修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2006~2008年间行Dynesys腰椎手术(Dynesys组)和传统融合术(融合组)的患者各28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疼、腿疼视觉评估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极不满意)。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VAS评分、ODI评分的改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54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72个月,平均48个月。Dynesys组与融合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融合组改善更明显,VAS腰部疼痛评分尤为显著(P=0.013)。更多的融合组患者比非融合组患者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82.1%vs 67.9%,P<0.05)。Dynesys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而在融合组却没有发现这一相关。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老年患者较满意的原因可能是对生活水平的低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病例1男,40岁,因外伤、跌倒时右髋部着地、不能站立行走3 h入院,查体全身情况好,右髋部肿胀、压痛伴活动受限,右下肢短缩畸形,右足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影像检查示右髋关节中心性脱位伴右骨盆髋臼四边体骨折,立即予以右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通过改良Stoppa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结构是否存在改变及其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住院的13例完全性SCI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26.3±7.9岁(21~40岁)。同时招募健康对照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5.7±5.8岁(20~38岁)。SCI患者损伤时间为64.4±20.3d(28~84d)。13例患者脊髓功能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定均为A级,其中ASIA运动评分为36.5±25.9(18~55)分,针刺觉评分为43.3±27.3(27~88)分,轻触觉评分为42.5±30.3(25~80)分。所有SCI患者在入院当天接受结构MRI检查。MRI扫描后的结构数据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的方法(VBM)来分析,对比分析13例完全性SCI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大脑灰质体积改变的区域。运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脑皮层结构改变与患者运动感觉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完全性SCI患者初级运动中枢、初级躯体感觉中枢和辅助运动区存在明显的灰质萎缩(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完全性SCI患者上述区域萎缩程度与患者的ASIA运动评分以及ASIA感觉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损伤早期,完全性SCI患者初级运动中枢、初级躯体感觉中枢和辅助运动区存在明显的灰质萎缩,上述区域萎缩程度与患者的ASI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帕金森的病例19例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6.4(64~89)岁;Ⅱ型2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6例。动力髋螺钉(DHS)治疗6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13例。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 Harris评分。结果1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所有病例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2(6~72)个月,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再骨折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从术前的24~36(25.7±6.0)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65~86(78.5±4.9)分,DHS组1例遗留轻度跛行及髋内翻,主钉切割股骨头,行胫骨结节骨牵引3周并延迟下地至达到骨性愈合。PFNA组13例手术后随访固定效果较好,没有出现明显的后遗症。结论对于伴有帕金森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在围手术注意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选择正确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内固定种类,可以使患者早日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术后的单节段与双节段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根据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北美骨科脊柱协会(NASS)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与近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的退行性改变。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单节段组与双节段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S指数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仅单节段组的邻近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较双节段对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 PD )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军区总医院病案室选取2002年3月~2012年10月的病例资料,筛选出来自血管外科、创伤科、普外科合并PD(观察组)及相应科室不伴PD的患者(对照组)各48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跌倒、尿路感染、肺炎)、治疗时间(术前、术后、ICU及住院)和手术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跌倒10例、手术康复26例,对照组分别为2、35例, P均<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P均>0.05。观察组中来自创伤科的患者术后跌倒7例、手术康复5例、术后治疗时间为(18.5±5.7) d、住院时间(17.1±6.9)d,对照组分别为1、12例及(13.1±5.3)、(15.7±5.1)d,P均<0.05;两组同科室其他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 PD可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康复出院,尤其是在创伤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线及磁共振成像(MRI)在不同分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3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MRI矢状位异常信号和X线侧位片椎体形态特点分为Ⅰ型组、Ⅱ型组和Ⅲ型组。3组患者均实施靶点穿刺PKP,比较3组术前和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伤椎Cobb角。结果 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周及术后半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时,Ⅱ型组、Ⅲ型组椎体高度大于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时,Ⅱ型组、Ⅲ型组患者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患者术后3 d及术后半年的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术后半年的ODI指数均低于同组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