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综合应用二尖瓣成形术矫治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14年3月,综合应用多项成形技术修复23例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患者年龄14~71(45±23)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6例,重度17例,均存在2个以上的反流点;联合应用后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技术修复二尖瓣。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手术后每年进行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术后随访期死亡率和无二尖瓣反流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随访时间为(71±37)个月,2例患者失访(9%),1例患者于术后3年死于心力衰竭,预计11年总体生存率为95%。根据最近一次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22例存活患者中,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72个月和96个月发生中度二尖瓣反流,免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预计发生率为76.4%。无患者因为二尖瓣反流复发或者其它原因进行二次心脏手术。结论:正确判断二尖瓣闭锁不全的病理改变,综合应用多种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二尖瓣成形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与常规补片矫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VSD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n=16)采用常规补片矫治术,B组(n=14)采用单向活瓣补片矫治术,术后比较2组的死亡率。结果B组死亡1例,死亡率7.14%,较A组(18.75%)显著降低(P〈0.01)。结论单向活瓣补片矫治能有效地降低VSD合并重度肺高压双向分流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多发肋骨骨折,2006年8月~2008年8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包括加压包扎、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腔穿刺等)治疗63例,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60例,即采用日本Gunze Limited,Medical Material Center生产的各型号NiTi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及江苏亚华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各型号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刚子)微创内固定复位。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非内固定手术组相比,微创肋骨内固定组住院时间短[(15.5±3.4)d vs.(21.3±5.6)d,t=-6.996,P=0.000],疼痛轻[视觉模拟评分(2.1±1.1)分vs.(5.7±1.5)分,t=-14.854,P=0.000],镇痛药用量少[哌替啶总用量(67.5±27.0)mgvs.(128.6±33.6)mg,t=-11.094,P=0.000],但住院费用高[(3.8±1.8)万元vs.(1.5±1.4)万元,t=8.011,P=0.000]。结论 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优于非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A组,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感觉、镇痛药用量、肺不张等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优于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9例各类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移植、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外科综合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单纯Bentall手术3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例,David手术1例,Wheat手术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杂交手术”5例(I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复杂性MI患者按常规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综合应用多项MVP技术进行二尖瓣修复,包括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9±21)min。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二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18例,轻度反流5例。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NYHAⅠ级14例,Ⅱ级9例。随访中1例缺血性病变患者术后9个月二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异常出血、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性MI患者,根据二尖瓣病因与病变部位,合理选择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尖瓣适当切开(TVD)技术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89例行心脏不停跳VSD修补术的婴幼儿按是否采用TVD技术分为2组:TVD组158例采用TVD技术,非TVD组431例未采用TVD技术。比较2组体外循环(TEE)时间、住院时间,在术前与术后7d、1年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术后残余漏发生率,术后7d、1年三尖瓣反流(TR)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392例进行补片修补,其中TVD组129例,非TVD组263例;197例直接缝合,其中TVD组29例,非TVD组168例。66例合并畸形患儿同期进行矫治。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TVD组0例,非TVD组4例,均于术后10d内恢复窦性。随访1年,2组病例均无远期死亡,均无因TR再手术,非TVD组2例因残余漏再手术。2组TEE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D组术后残余漏及术后7d、1年TR发生率均较非TVD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TVD技术安全、有效,能改善VSD的暴露,减少残余漏发生,保护三尖瓣瓣叶结构,减少术后严重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55mL.m-2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AF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