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前景.方法 连续统计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于我院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资料22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与文献荟萃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均首先采取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成功217例,成功率98.6%;失败3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及治疗总成功率100%.桡动脉穿刺成功217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74例,另143例显示有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管腔狭窄≥70%),其中单只病变50例(35.1%),双只病变71例(50.4%),多只病变22例(14.5%),对229处靶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植入支架265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7±1.8)d,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为人民币5065~82 677元,平均(30 566±25 208)元,与文献荟萃资料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1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99例,应用氯吡格雷配合急诊PCI治疗)、实验组(99例,应用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心肌酶谱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CK-MB、cTn Ⅰ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03%)低于对照组(16.16%),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格瑞洛配合急诊PCI治疗的效果更佳,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对比剂肾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的基础上,他汀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前3天每晚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及其他调脂药。观察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2天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光抑素C(CysC)的变化,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留尿标本测定尿肌酐、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结果阿托伐他汀组GFR术后1、2d显著高于对照组[(96.10±13.93)mg/L比(70.34±12.38mg/L),P〈0.05]、[(96.84±15.38)mg/L比(83.46±14.34)mg/L,P〈0.05];尿NAG/Cr术后1、2d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12±0.30)mg/L比(1.34±0.33mg/L),P〈0.05]、[(1.28±0.31)mg/L比(1.42±0.35)mg/L,P〈0.05]。结论对比剂可造成轻微的一过性肾损害。阿托伐他汀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3d给药,可改善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近端肾小管功能,提示可能有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8例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72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及预后.结果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危险因素以吸烟、超重、冠心病阳性家族史为主.其临床表现典型,血管病变简单(冠状动脉造影56例,其中冠脉痉挛3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病变).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AMI发病年轻化.青年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病因以冠状动脉硬化为主,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人不同,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09年12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42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DA) 13例、房间隔缺损(ASD)18例、室间隔缺损(VSD)11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 岁~62岁.结果 4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2例上感,穿刺部位血肿l例,头痛3例.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 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详细的出院指导,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UAP患者按入院2 4小时内血清CRP水平分为两组:低CRP组(CRP <3 .5mg·L-1) 4 6例,高CRP组(CRP≥3. 5mg·L-1) 5 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2周内及随访6个月时两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 (1)低CRP组2周内发生心绞痛总数次15 8例次,平均3 .4 3次/人,与高CRP组总2 86例次,平均4 .93次/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随访6个月时,低CRP组共发生心绞痛2 0 1例次,平均4 .37次/人,与高CRP组总76 3例次,平均13. 1次/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1) ;(2 )低CRP组2周内及随访6个月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例数(% )分别为6例(13 .0 % )及2例(4 .4 % )与高CRP组18例(31 .0 % )及13例(2 2. 4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3)低CRP组随访6个月时发生猝死1例(2 . 2 % )与高CRP组5例(8. 6 %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UAP患者近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再宇 《临床医学》2005,25(4):82-8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抗凝血酶治疗是内科药物治疗UAP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通过对U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或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二者疗效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肺复苏(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在猝死患者的心肺脑复苏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中需实施CPR的猝死患者共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个体化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组(简称个体化CPR组)92例及常规CPR合并外周静脉抢救组(简称常规CPR组)94例,对两组的即刻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收入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个体化CPR组在即刻复苏成功率15/92(16.3%)及存活收入院率6/92(6.5%)均高于常规CPR组7/94(7.4%)及2/94(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同病因、不同时期的猝死患者选择个体化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能提高猝死的即刻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收入院率。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自2003年6月~2004年5月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患者25例,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45例在溶栓后7~30天内经桡动脉行延迟PCI治疗,另127例继续内科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45个月,观察PCI治疗成功率、两组患者在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①145例延迟PCI患者除2例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行PCI治疗外,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100%。②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③平均随访14.5±3.2个月时,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减少复合终点事件(P〈0.05)。④平均随访6.0±0.8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高于非PCI治疗(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延迟PCI低于非PCI治疗(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PCI治疗成功率高,可降低近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适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